没有压力,只觉得快乐。
陈洁搞不准她的真实想法,只是看她发自内心,笑得幸福。
陈洁说:“小苏,你要考虑一下老何说的上学的事,你和燕飞、顾二少是朋友,但是年少时的友谊能走多远?假如大家的交集越来越少,彼此会渐行渐远。”
苏小昭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我现在还是岱南的一个小村姑,要走的路还很多。”
“我建议你现在就来京都读书,借读有什么关系,你必须要走近他们,融入他们。京都的未来,都是这些孩子的,这些同学以后都是你的人脉,发小的友谊千金难买。”
陈洁说这话,苏小昭完全同意。
别的不说,在这个时代,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得很清楚,户口就是一道分水岭。
在前世,农村城镇化,从大人到小孩,户口的概念越来越淡薄,若非小孩读书要户口,大家都不会觉得户口算个当紧的东西。
可现在,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就是鸿沟。
农村孩子要想跳到对面去,鲤鱼跃龙门,只有几条路可以走:考大学、当兵、顶(接)班。
苏小昭的父母都是农民,她没得班好顶,当兵这条路她没打算,只有考大学一条路。
她不是要这个户口,她要的是这个身份。
属于她的一场硬仗还没有走到大幕跟前,她现在的各种倒腾还属于外围。
她对陈洁说:“陈姐姐,我把这段时间的事忙完,我就考虑书本拿起来。”
陈洁说:“小苏,你这个院子里你再看看还缺什么,给我说一声,我给你置办齐全。”
苏小昭说:“谢谢陈姐姐,我看看该有的东西都有了,我去把招待所的房退了,住自己院子里吧。”
陈洁说:“我就知道你会说这句话,小苏,你这次来,时间太匆忙,也住不了几天,暂时还是别搬进来吧,新院子,总要鞭炮震震,贺喜的阳气儿压压,我和老何的意思请玄化寺的法师做点法事。”
毕竟这个院子里死过那么多人,还经常闹鬼。
苏小昭还真是对这些不精通,那就听陈洁的,暂时不搬。
陈洁:“你那个跟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