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说:“这是二中食堂的伙夫。”
“那他怎么茄子买那么多,其他的菜买很少?”
“茄子是给学生吃的,其他的是给老师和领导小炒的。”
苏小昭明白了,现在学生在学校食堂都是吃大锅菜,菜没得选,大锅菜量多,老师和领导吃单独炒菜,量少。
中年妇女又指着新进来的几堆人,说:“这几个收菜的,是纱厂和麻纺厂食堂的伙夫。”
一直快要到中午,菜场的人少下来,她在中年妇女那里花3块钱买了一包熟食。
中年妇女立即热情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妮儿,你在这里转悠好几天了,姨看着你也不是闲逛,有啥事给姨说一下,姨在这里好几年了,看看能不能帮你?”
苏小昭要的就是这句话。
“阿姨,我们家里也是种菜的,但是离这里有点远,我想问问这城里哪里有搞批发的?”她诚恳地问。
中年妇女一听,哈哈大笑:“妮儿,来这里的都是散户,二中的伙夫也是偶尔来收一次菜,你要送菜得去找老耿。”
老耿?
老耿原先是机关食堂的大师傅,不小心烫伤了手,提前内退,闲不住,就专门收菜供给机关。
他很会来事,对菜的要求高,价钱公道,后来各个大小学校、机关单位,甚至国营饭店都来他地方进菜。
慢慢地邻县的也来他这里进菜,县里还专门在报纸上报道过他。
中年妇女和苏小昭聊了一会子,见多识广的她立马就觉得这个小姑娘绝对不是什么家里种菜的,见闻谈吐,就连自己也招架不住。
她心里想着这个丫头绝对家庭不一般。
把门一关,她热情地说:“妮儿,我带你去找老耿吧,就你这个年纪,只怕也谈不成生意,最好叫你家大人来。”
苏小昭笑着说:“阿姨,您先带我去见见这位耿大叔,谈不拢再找我家大人。”
中年妇女带着她倒也没有七拐八拐,直接去了西关大街,拐进一条巷子。
一大块宽阔的空地,正对着一个圆拱形的大门,十几米高的大棚下,有几个人正在打扫满地的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