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这些失学少年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赚钱养活自己。乡里也能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和集体收入。
甚至村里还可以把集体土地拿出来,长期租赁给愿意投资做民宿、做餐饮的老板,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年底也可以给村民们多发点钱嘛。
再说了,谁说摆烂的村民就一点贡献都没有?
氛围啊!
这种“全民摆烂”的氛围,才是最稀缺也最稀罕的旅游资源好吗?
卫昇连晚杜乡的旅游宣传语都想好了——
人这一辈子,总得享受一次摆烂的人生。
来晚杜吧,体验全城陪你一起摆烂的悠闲生活!
不过,咳~这些话就用不着告诉廖乡长了,卫昇觉得他思想好像挺保守的,大概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
廖志俊确实暂时还没办法接受,自己努力奋斗的地方,即将变成全国闻名的“摆烂之乡”。
不过,他真的是一位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领导,虽然不理解卫昇的创意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但是一想到这个项目能帮助他们盘活各个村集体的集体经济,即便再不理解,廖志俊也专门召开了一次全乡范围的动员会,号召大家全力以赴,配合投资商在本地投资的旅游项目建设。
村干部们苦着脸,领了任务回去了。
回到村里,先四处溜达了一圈,试图找出几个看起来非常勤劳、又很缺钱的村民。
结果发现,村口的二叔二婶,正在耐心地教小孙子用竹篾编鱼篓,仿佛这门手艺,比小孙子多背几个英语单词更重要。
隔壁的亮子跟他老婆,也用竹竿和竹篾,做了四根粘知了的粘杆儿,腰间系着个大雪碧瓶子,看样子是打算带两个孩子去抓知了,压根就没有什么“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