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计有种朦朦胧胧的自信,若是将来他攒下足够的家当,他甚至能自己出去开一间造纸作坊,自己当东家挣钱!
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李计回到家,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温暖扑面而来,他把帽子和棉袄脱下来,院子里的公用厨房已经传来阵阵米饭的香味。
“你回来啦”刚进门的新媳妇穿着围裙出来。
李计看着媳妇红扑扑的脸,傻呵呵笑了一笑,赶紧把买的烧鸭拿给她:“还热乎着,你先尝尝!”
媳妇是隔壁棉毛纺织厂的女织工,曾经是从幽州逃难来的流民。
她住的女工宿舍就隔着一条街,两人作息时间一致,上工下工时不时碰上,久而久之,郎情妾意,在作坊管事的撮合下,终于成就了好事。
“你怎么买了烧鸭?”媳妇眼睛一亮,舍不得吃鸭腿,只小心翼翼切下一层酥脆的鸭皮放进嘴里,咸香的味道带着一点油腥,令人口舌生津,伴着喷香的米饭,好吃的不得了。
她从前逃难时饿怕了,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她再也不想回想,但省吃俭用的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李计有些心疼地看着媳妇:“这不是快过年了吗,不用省着,最近作坊都是三倍工钱,还年底奖金足足有两贯钱,我们能买好多年货。”
李计笑眯眯地双手比划着:“烧鸭,烧鸡,烧鹅,都是你爱吃的,咱们一天买一点,每天吃不重样!”
媳妇噗嗤一下笑出声:“这么多好吃的,哪是我们能享受的日子?你以为是你土财主吗?我们乡下的财主也只有过年才有大鱼大肉呢。”
他坐在烧热的炕上,这种热炕是从前只有供得起木碳的贵人们,府邸上才有的“地龙”,每天都需要烧大量柴火,才能让房间一整天都保持温暖。
如今园区开设了好几间蜂窝煤厂,一文钱能买上两斤煤,够烧好几天。
炕上的床褥也是纺织厂出的崭新棉褥子,李计新婚时特地置办的,往热炕上一铺,冬日里搂着媳妇美滋滋一觉到天亮,没有饥寒,生活充实,别提多幸福。
放在他们临阳县老家,他的老东家李家的少爷小姐们,过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一想到将来,努力工作攒资金,自己开一间造纸坊,再跟媳妇生一双儿女,置办下一份家业,把忙活了一辈子的二老接来住,看着儿孙绕膝,还有比这更美满快活的日子吗?
给他神仙也不当!
※※※
华灯初上时分,正值新春灯会庆典,御街上行人如织,时不时有鞭炮的声响此起彼伏。
大戏楼里,戏班正在上演新剧目,台上引得看客频频叫好的,正是渤海国商人商左献给萧青冥那一对双胞胎。
他们戏班编排的剧目,跟那些常见的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不同,讲述的大多是底层的普通百姓遭遇不公,反抗权贵,最后努力用自己勤劳双手过上好日子的故事。
改编的《斩铁记》,还有发生在惠宁城纺织作坊的《丝衣记》,在京城第一次初登场,立刻引起了一阵观看热潮。
《丝衣记》尤其受到众多妇女的追捧,有些未出阁的闺阁小姐,甚至乔装打扮成男子模样,都要亲眼来戏楼点上一出。
大戏楼二楼的雅间,正对戏台中央最好的位置,两个男子正看戏看得津津有味。
小桌上放着各色甜点和坚果,瓜子、松子核桃一应俱全。喻行舟手里正抓着一把香炒葵瓜子,在嘴里嚼得咔嚓咔嚓。
萧青冥坐在他身边,单手支着下颔,用余光暗搓搓偷瞄他,这一边看戏一边嗑瓜子的习惯真是十几年都没变……
须臾,喻行舟掌心托着几粒白嫩的松子,递到他面前:“特地为陛下点的糖津松子。”
萧青冥轻嗤一声,不屑道:“小孩子才吃的东西,朕才不吃。”
喻行舟眼角弯了弯,慢悠悠道:“陛下一直盯着臣看,难道不是看臣吃得香吗?”
萧青冥慢条斯理把脸转过去,继续装作看戏的样子,懒洋洋道:“你怎么知道朕在看你,朕明明在看戏,一定是你在偷看朕才是。”
喻行舟一声闷笑,双肩微微抖动,眼波柔和:“陛下说的是,都是臣太关注陛下一举一动,还请陛下恕罪。”
托着松子的手送到萧青冥嘴边,他似笑非笑瞥他一眼,伸出舌尖灵巧一卷,眨眼就把松子一扫而空,嚼吧嚼吧咽下去,又拿眼斜斜睨他,一副意犹未尽想要更多的表情。
喻行舟暗自一笑,十分乖觉地继续剥松子,喂一颗吃一颗,片刻就把一碟松果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