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两池春 裴嘉 804 字 2023-05-17

豫州刺史自尽, 下辖各司十数名官员革职, 永不叙用。其馈赂各司官员二十七名分别议处, 共追回赃款百万余两。上谕此案官员贪酷害民, 应从重论处。吏部司官钟氏贪纵无忌,罔上不法, 此罪当于闹市即行处斩,以警无良。

永康经过此事毫发无损, 闻汝琴则早早地称病告假,闭门不出, 很是低调了一段时日。

与之相反, 芳卿的官声却大幅反转, 又从一个以色弄权的倖臣变成了惩奸除恶的廉吏。

政绩终会压盖流言, 要摆脱贪官的名声,就是杀一个更可恶的贪官。

死一个钟世林对朝廷来说无关痛痒, 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死了个大奸臣。行刑那天,闹市架肩接踵, 人头攒动。甚至霍九如也说想去看杀头, 因为不仅死的是个大坏人,还是娘亲办下的大案子。

连决向来对这种热闹没什么兴趣, 钟氏也死有余辜。这号人物活着的时候, 他就看不上, 更不用说死了的。

但他不仅去了, 还带上了连府的一干家仆。若听到老百姓的议论,就让家仆们上前提一嘴本案主审郁芳卿。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们都知道了“郁大人是个好官”。

连决坐在市井的茶楼里,听着他们这样称赞自己的心上人,满意得咧开了嘴角也不自知。

到底是不是好官,芳卿心里也有一杆秤,所以从不理会他人如何评说,也不论自己是好官还是贪官。

但钟世林落了个死无全尸的下场,至少朝中的下级女官都很感激她,说善有善报未可知,但恶人一定会有恶报。

此案一了,皇帝也赏赐了郁、李、山几人办差有功,上谕中不吝赞扬之词,“郁芳卿”一时名声大噪,水涨船高。

皇帝也想给芳卿升官,但一来没有出缺,二来她恐树大招风,所以仍掌管着丹书台。这是个比六部堂官还重要的职位,但她手下却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她走了,接触机要密奏就变得没有现在那么方便了。

芳卿叹了口气。如果叶延春没有入宫为妃,那丹书令的位子一定非她莫属。

她未能升迁,但山鹤龄却得到了外放的机会。不是别处,正是豫州,上任即是刺史。

豫州现在还是一地的烂摊子,皇帝正迫不及待地把永康的人换成自己的心腹,山鹤龄不日就要启程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