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页

千江不渡 七六二 811 字 2023-05-12

“有用,我小时候得过痢疾,就是用这东西治好的。”

“别的不知道,但我家邻居,刘麻子信了崇福宗之后就跟魔怔了似的,一有点儿钱就拿去交给教堂,见人便传什么福音,我不信,他还吓唬我说我死后会下地狱。”

“这记者到底是什么人?能把那些个积案挖出来,啧啧,怕不是上头要惩办谁咯!”

“这话可不兴乱说的呀……”

听者议论纷纷。

种子正也迷惑极了,周不渡他们前一天还跟自己一道查案呢,第二天清早就查得这么清楚了?连文章都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就跟翻遍了岳州的架阁库似的,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还是神仙下凡?

第五天,小报的抄本就被有心人传入了汴京城。

楚王周廷兰负责稽查天下宫观僧道,自然关注崇福宗,一直觉得这教派的势头太猛,无孔不入,组织方式也跟佛道不同,先前已经向朝廷上过奏折,但拿不准该怎么办。

等他把小报翻到最后,见记者署名“西子舟”,一瞬恍然,西子舟、周子皙,这是自家宝贝“儿子”亲自撰写的文章?我儿文笔真好……咳,这文章真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笃定所言不虚,当即进宫面圣,给亲弟弟读报。

官家那边其实早就拿到了小报,对于冤假错案,倒不觉得有多稀奇,但牵扯到崇福宗,他便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

原本么,大周有佛有道,僧道们都很乖顺,已经够用了,这崇福宗又是私酿酒,又是搞集会、索取会子钱,实在是个不安分的,不如借机打压一番。

官家正想找人商量,亲哥哥就来了。

兄弟俩一合计,这事得查!

大周自来就有派监察御史外出到地方巡按的惯例,第六日,一封圣旨送到襄阳,刚办了桩漂亮案子的监察御史立马了却手头事务,轻车简从,连夜出发,三日后便抵岳州巴陵。

·

这是周不渡坐牢的第十天。

连日来风波不断,知县忙着写信送礼找关系求后路,几乎都没怎么办案,他们的羁押期限一再延长,转眼就到了现在。

周不渡跟越千江每天早睡早起,晚上下阴间搞建设、做研究、升级装备,把地狱工坊出品的货物带到阳间,补充天书里的物资储备,故意多打了几次雷,吓唬吓唬心虚的官员。白天抱在一起整理天书,给存货分类、做目录,新增了“装备”一章,塞满各式火/枪火炮,天书便成了一个隐形移动的无限容量军火库。

到这时,周不渡感觉休养得也差不多了,饭后正在牢房里做“囚徒健身”运动,忽听得一阵杂乱脚步声,原地坐下,抬头观望,见狱卒们领着一众官员进来,心道,朝廷的反应速度竟然比预计的要快,就是不知道派了什么人来。

最先说话的是种子正。他日日在县衙大门口喝茶,出来进去的人,第一个看见的不是门口的石狮子,而是他。

他身强体健,养了这么些天,背上的伤已然痊愈,整个人精神焕发,声音洪亮:“包大人,这就是我的三个好兄弟,鄂州无涯堂的周越、周不渡和曹承安,十天前,我们一同在救世堂里发现了私酿酒。”

“无凭无据,如何将良民羁押十日?”说话的是个青年男子,戴幞头、穿绣花鸟纹的绿色官员常服,显然品级不高,但本地官员们低着头跟在他身后,可见其职权不小。

姓包,不会这么巧吧?周不渡心里有一个名字呼之欲出。

旁的人看不出这官员的来历,却知道他肯定能压得住知县,纷纷开始哭喊呻唤。

“你是怎么办案的!”一个穿绯色官服的人登时怒斥道。

此人长着一张十分端正的脸,面庞白皙丰腴,胡须青黑漂亮,官服熨帖,气度沉稳,颇有种“厅里厅气”的意思,正是巴陵知县的上司岳州知州薛祖长。

能做上知州,人脉自然很广、耳目也多,就算包拯已经夤夜赶路前来,搞了一次“突然袭击”,他依然提前掌握了消息,穿戴整齐,不慌不忙,估计也已经准备好了各种说辞。

相比之下,知县薛丰是真的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应当知道舆论的力量,但尚未意识到舆论会发酵得如此迅速,一张小报竟使得朝廷迅速派人前来监察。

这时候,他连官服都还没换,抹去额前热汗,回道:“两位大人有所不知,咱们小县城人手不够,怕走了妖人,贻害无穷,方才谨慎行事。”

这辩白太也无力,大周律法规定,嫌疑人的羁押期限最多三日,逾期未查实的,则必须释放。虽说县乡小吏执法不可能做到多么严谨,但硬生生把三天拖成十天未免太离谱了,由此可见,这巴陵知县的行事做派问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