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加钱!”浣川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
然而,周不渡并不赞同:“刚开的店,不好提价。再说了,护手霜、唇膏的配方很简单,非常容易被别人模仿,越往后就越不值钱。”
浣川眉头一皱,露出怀疑的神情:“我前几天看见你送了一批货出去,似乎还有一封极重要的信……”
“给朱说朱大人的,他们那儿正在修海堤,天寒地冻的,我送的护手霜根本不够。”周不渡摸了摸鼻子,“所以,只能给他一份方子,让他自己调配。”
浣川虽然惋惜,但也觉得这事做得对:“能改善百姓的生活质量,学了就学了罢。”
周不渡:“但揽月亲手做出来的东西,不能只赚个辛苦钱。我们要规划好经营路线,等到市场红火了,就开始卖精品、高端产品,限量发售,搞个性化定制,尤其是要做好包装和售后。”
揽月想了想,道:“口脂四季都能用,多做些颜色罢了。护手霜是冬天防冻防皮肤干裂用的,别的季节可以改成滋养的雪花霜。客人买我们的化妆品,可以学特殊的化妆技法。你之前还跟我提过做香水,有一种什么花露?”
周不渡:“花露水,其实就是改良古医书里的六神丸,在原配方里加入冰片、薄荷、香精、酒精,有提神醒脑、降温防蚊虫的功效。关键技术是萃取、蒸馏,我们能做,别人学来不容易,等你不想做了,就卖配方,或者做连锁经营,赚加盟费。”
浣川在周不渡跟前踱步,长吁短叹:“你们做的东西是好,但富人往往喜欢买椟还珠,装胭脂的盒子、化妆的铜镜,不是金银器就是上好的瓷器,做工精致,咱们哪儿比得了?用法宝,少量雕花不成问题,瓷器还真没辙,民间小窑烧出来的器具,跟汝窑、景德镇窑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哎呀哎呀,长吁短叹:“要是没有新东西,真是辛苦师姐了哦……”
“你在这儿等着我呢?”周不渡把浣川的琉璃镜一摘,扔给轻云,拍拍屁股跑了,“小月,我们来做玻璃。”
·
古往今来,“穿越者”发家致富必做的就是玻璃,这个优良传统,周不渡还是想继承的。
前辈们选择的原材料通常都是砂石、石灰石、草木灰,搅和搅和,往炉子里一扔,就烧出了足以“震撼古人”“价值千金”的透明玻璃。
然而,现实很残酷。
纵观华夏历史,越王勾践剑上就已经镶嵌了蓝色玻璃,但玻璃制造业直至清末才勉强发展起来,自然有它的原因。
周不渡逛过景德镇,知道大周的陶瓷烧造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做出来的瓷器精致美丽、花样繁多。同为硅酸盐,与之相比,透明度高的玻璃制作不易,再加上易碎、导热性强、不耐高温等缺点,就算能做出来,当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大。
此外,后世最常见的玻璃是钠钙玻璃,以砂石、石灰石、碳酸钠煅烧而成。碳酸钠即纯碱,又称苏打,在烧制过程里起到助溶剂的作用,来源一是天然碳酸钠矿,二则是焚烧盐湖或盐碱地周边的草木灰。但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华夏缺少天然碱,大多数地方的草木灰也不同于西方,主要成分不是碳酸钠,而是碳酸钾。
清代人倒是研发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玻璃,但配方不太固定,往往会往里面添加铅丹、紫石、铜末、铁屑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烧出来的通常都是透明度很低的铅钡玻璃,或者铅玻璃、钾玻璃和钾钙玻璃。
虽说收集合适的草木灰煅烧钾钙玻璃难度不大,但往后如果要继续发展化学工业,还是必须解决作为基础的“三酸两碱”问题。而且,考虑到玻璃行业可能会红火,烧太多草木灰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周不渡最后决定,趁这个机会把纯碱做出来。
制备纯碱,目前可用的制作的方法有两类。
一是路布兰法,需要使用浓硫酸。目前的工业水平已经能够生产浓硫酸了,这东西也能在市面上购买到,但操作起来有些危险,买的量太大了也不好解释。
二则是索尔维法和侯德榜法,需要使用合成氨。目前,合成氨也是可以生产的,但作为煤炭炼焦的副产品,这东西主要用来造氮肥更有用,而且,运输不易,损耗较大。
用管制化学品硝石和硫酸制备硝酸,再制纯碱,则更为麻烦。
“想办法弄个煤窑?”苏生元一心扑在机械上,成日跟在周不渡身边,但对化学兴趣不大,“回头让我爹找人问问,他路子广。”
经过越千江的调查,主要是他跟苏生元学烹饪时了解到的,后来浣川也去多方求证过了,苏生元一家子人都很……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