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支球队,赛程两天。
比赛用的鞠球是越千江亲自设计、亲手制作的,有别于用米糠、动物毛团填充的传统蹴鞠用实心球,外部包裹的皮革柔软有韧性,内部填充空气,整体重量恰好,再加上他的亲手“附魔”,轻云高强度地玩了好几天都不见半点损伤。
市面上不曾出现过这样的鞠球,选手们在热身赛上第一次接触就喜欢得不得了,还建议山庄批量生产,拿到集市上去售卖。周不渡觉得可以考虑把蹴鞠做成村子的集体产业,但那都是后话了。
因为比赛规则改动较大,赛前两天,工会委员们就亲身上阵为大家做了示范讲解。
当下流行的蹴鞠以“白打”为主,是表演性质的,通常不设球门,而是让一个人、几个人或者最多十个人,按照规定的套路完成颠球、传球等技术动作。这个时代,蹴鞠的风气很兴盛,白打越来越“卷”,几乎已经被玩成了杂耍,工会活动首先要保证安全,这种运动自然少做为好。
往前追溯,汉代曾经流行过一种竞技性的蹴鞠运动,具有军事训练的作用,规则大体上是“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于是,周不渡谎称参考古制,把这次比赛设置为六人制足球赛,用的基本是国际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规则,两个球门,两队各六人相互对抗,工会委员们挂着哨子做裁判。
虽然参赛人数少,需要的场地较小,比赛用时较短,不会出现太复杂的情况,但参赛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球,射门的频率比标准球赛要高,气氛会更热闹。
果不其然,轻云刚一上场,随意做了两个颠球的技术动作,观众就开始为他喝彩。他心里高兴,当场运起轻功,给大家表演了一套结合少林腿法的白打动作,引得观众连连欢呼,简直出足了风头。
然而,蹴鞠毕竟是团队运动,队员们新手上场,没怎么磨合过,刚开始闹了不少乌龙,引得观众不住发笑。
轻云起初有些着急,却拿普通老百姓没办法,只是“无能狂怒”。但随着队员相互配合,给他传球,或者他被围堵,用轻功脱困被裁判发了黄牌警告,之后再被围堵,便学会了传球给队友。如此相互配合,他也渐渐体会到了团队打配合的乐趣,飞快地成长成了一名极具战略眼光和号召力的蹴鞠小队长。
除了陪列昂尼德,周不渡很少去看现场比赛,那些欢呼呐喊从来都感染不了他。可是今天,在这么偏僻荒凉的乡村里,在简陋的球场上,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