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彤笑着应着,临行前辞别母妃,她端端正正地行了叩拜大礼,然后抚着锦嫔的膝,轻声道:“女儿今日要去了,女儿不孝,不敢奢望额娘谅解,只求额娘日后多加保重、珍重贵体。也请额娘相信,今日一别,并非永别。”
最后一句话她的声音很轻,几乎是用气声吐出来的,锦嫔一时怔怔地望着她,静彤起身来,又用力抱了一下,在嬷嬷、宫人们的搀扶拥簇下缓缓转身,临要上轿,又向敏若一礼,“蒙您多年教诲之恩,静彤,无以为报。”
敏若没哭,冲她笑了笑,静彤的嫁妆里有重重的一箱子书,有她今生积攒的,也有她前世在宫廷藏书阁中阅读到、今生静彤或许能用到的知识,她秉灯写了数月,全塞进了静彤的嫁妆里。
静彤便也冲她一笑,然后立直身子,对众人最后行了一礼,“皇父,儿臣去了。”
轿辇启行,锦嫔才撕心裂肺地哭出一声:“我儿!静彤!”
敏若低头擦了擦眼角,望着天边的旭日,心内真诚希望,静彤便如今日之朝阳,前路永远光明坦荡。
作者有话要说:
注:满族旧俗晚上成婚,但没查到抚蒙的公主是什么时辰启行,私心设为清晨,旭日初升,愿静彤前路光明坦荡。
第一百一十四章
春末夏初,庄子上比宫里要忙碌许多。外头热火朝天地张罗着插秧耕地,敏若这边这个庄子上主要种的番薯和玉米,隔壁种稻谷和小麦,而眼下正是稻谷插秧的好时候。
所以敏若来得其实不算很凑巧。
上回还是在法喀受伤时,在果毅公府里匆匆见了一面的迎冬如今身子愈发健朗,她是闲不住的人,与兰齐自己也开了块地,种些水稻,年底多的时候打出两石稻米来,其实不当什么,但精细筛过拿布口袋扎着馈赠亲友,吃的就是一份她自己种的闲趣。
插秧时正是后头的纺织坊停工的时候,她干起活来也没有负担,拉着兰齐撸袖子干得热火朝天,将近十年下来,身手愈发轻盈灵便了,带着家里三个孩子一起下地,干起活来轻快利索,原本正琢磨着今年再开辟出一块地来,可以多得些出息。
然而敏若的到来直接让她这个想法消失得无影无踪,别说开新地了,她连地都不想下了,只想每日跟在敏若身边。
她与敏若道:“您这赶上春耕的时候来,一则早晚吵得慌不说,二来奴才也怕哪里疏漏了您。”
“皇上避喧听政,带着嫔妃皇子们到畅春园小住,左右这边离得近,我就过来了。……倒不是我急着来的,你也知道,我还念着公主们的课业,本是想夏日炎热时候,公主们停了课,我再过来。可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