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就此作罢,敏若听说了,总觉着太皇太后或许是看开了什么。
但那些对她而言都不重要了,七月,对她来说有一桩大喜事。
康熙终于带着自己的儿子们滚出宫去塞外了,敏若在他走之前就高高兴兴地收拾起行囊,正大光明地领了康熙的口谕,带着儿女与大部队出宫去往庄子上。
作者有话要说:
1:这里其实是两首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出自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七十一章
在庄子上敏若可以比在宫中轻松很多,因为在宫里总要谨慎注意会不会有人给她挖坑,会不会有红眼病盯着安儿和瑞初——她虽然不怕应付麻烦,但真的很烦麻烦。
如果可以,她希望她的人生就是每天从早躺到晚,有吃有喝,偶尔咸鱼翻身起来搞点兴趣爱好,动脑子的事最好一件别做。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尤其瑞初出生之后,为防有人下手,敏若不得不又提起精神小心起来,还有个在旁边扯后腿试图让全天下人知道他小闺女天下第一好的康熙,宫内一群随时可能化友为敌的邻居——她始终坚定认为,宫中最永恒的不是什么关系,而是利益。
家族利益、自身利益、儿女利益,随时都可能令友人反目、刀剑相对。
她当然知道她这个想法略微有些阴暗,也谨慎得太过,但没办法,谨慎才能活得长。
从宫里的那个环境抽离出来,回到从外到内都仔细梳理布置过数年,可以完全信任放松的环境中,不用再每天想康熙那坑货会不会忽然又搞什么幺蛾子给瑞初,有人伸手时她从哪个角度背刺比较干净利落不见血能一绝后患二保人设,实在是美好生活。
其实瑞初但凡再大些、长成了,她都不至于这样谨慎,孩子大了嘛,有什么事你自己解决,别来找你老娘想办法。主要是瑞初如今太小了,小到随便是个人如趁她不备,一只手就能把瑞初掐死!所以她必须时刻戒备,保全瑞初周全。
福瑞吉兆之名有弊有利,弊端就在于瑞初从出生起就有可能成为人家射箭的靶子,利处则是这孩子一出生,就不愁皇父看重、日后尊荣,也不用敏若动脑子想怎么把她留在自己身边。
只要瑞初能平安长大,必然会是皇室中最尊贵的公主。
而这平安长大的过程中,康熙只能算个青铜辅助,她不得不带领团队勇往向前一路直冲。
人生在世最忌轻敌,她自信护得住女儿,也确实看不上现在那三脚猫的宫斗手段,但却不会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