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道:“朕那不是想着名师出高徒么。倒是容慈,那日我见她的字,真是大有长进了。读书也读得愈发深刻,有几个问题朕都没想到她能问出来。”
“可不就是大公主读得愈深了,臣妾拿不准,才叫她去向您讨教的吗?”敏若道:“臣妾这半桶水,也不知还能教她多久。”
——其实叫容慈去向康熙讨教,是她有意嘱咐的。
公主们的学识性格,最好是在康熙眼皮子底下一点一点长起来的,而且她与康熙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有些事情康熙的理解,就是比她想的更适合这个朝代。
而在康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点,如果容慈她们能够好好吸收了,日后都会有用处。
康熙笑道:“看你这段日子手不释卷的,看出压力来了。你的学识朕还不知道?教她们足够了,不必把自己逼得很紧,若有哪里不大清楚的,只管问朕就是了。”
他有心多问几句另外两位公主的学习进度,但因法喀还在这,便没继续问,敏若那边叫人传膳进来,三人同桌用了晚膳。
看法喀吃饭的速度就知道他跟康熙是早背着敏若混熟了——没准混得比敏若跟康熙都熟。
敏若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在心里寻思这俩人是怎么在她不知不觉间就这么熟了的呢?不过也是她疏忽了,这段日子听康熙偶尔提及法喀的语气,确实不像平常生疏的样子。
她打心眼里有些不爱与做皇帝的打交道,但也知道康熙如今这个年岁确实是最适合套近乎的年纪,法喀的身份又特殊,想要与康熙混得熟是有先天优势的,而且就法喀表现出的性子——敏若不得不承认,好像法喀这种看起来没什么头脑、偶尔表现得异常聪明、但行事大多数时候又不太着调的人,就是很能吸引把心眼子玩出花、心脏恨不得跟莲蓬似的都是眼的人做朋友,且让人非常容易相信他、与他亲近。
总结一下就是大智若愚心直口快的小直肠子。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心黑的人就稀罕小没头脑吗?
敏若一开始不太能理解这种现象,但后来根据她两辈子的经验发现好像确实是这样的。如果尝试着推己及人,在她刚穿越过来,对法喀没有自己弟弟滤镜的时候,她确实也是对法喀的接受容忍度更高。
当时他和舒舒觉罗氏都蠢,但他是有可救药只是混惯了就不想动脑袋的那种,比起偶尔搞出点迷惑行为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特别精明的舒舒觉罗氏,她是觉着法喀更省事、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