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页

好在这时候康熙还没打算赶尽杀绝,依旧愿意做俄国的羊毛买卖。

价钱还是那个价钱,甚至都没有压低。

为此俄国不少不知情的百姓依旧觉得康熙是个大好人,这时候没有大幅度压价,也没有直接断了这个买卖,给了他们一个活路。

听见这话,沙皇就露出嘲讽的笑容来。

康熙惯会做好人,在俄国赢了好名声,以后沙皇如果想要攻打大清,光是这些百姓只怕就不会乐意。

士兵也是百姓组成的,他们要阳奉阴违,沙皇也不可能强迫他们出战。

大清皇帝完全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俄国真要动手,在道义上一开始就要输了。

康熙这手腕真是让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对于康熙还跟俄国做这个羊毛的买卖,大臣们其实有些困惑。

毕竟这么好的时候,如果他们不做这个买卖,俄国国库支撑不了多久国内的粮灾,等于是直接减少了一个敌人。

俄国就在大清旁边,要是能除掉,顺便蚕食掉,那该多好?

康熙在早朝的时候听着底下大臣议论纷纷,就好笑道:“俄国大片土地常年冰天雪地,要来做什么?而且如果断了这门买卖,就是朕不仁义了。怎么,你们还想别人来唾骂朕吗?”

大臣们连说不敢,乖乖闭嘴不再怂恿康熙去攻打俄国了。

康熙回去重华宫的时候,还跟顾凝宸吐槽了一下此事:“这些大臣的脑子都进水了,俄国能种地的田地都没多少,那么大片地方全是冰雪,也就养羊还凑合了。”

而且他们的体质跟俄国人不一样,根本不能适应那样冰天雪地的地方。

如果对战的话,其他季节还好,冬天怎么办?

士兵们根本受不住那么冷的天气,但是俄国人早就适应了。

可能其他时间他们能占上风,可是到了冬天的时候,必然要被俄国反-攻回来,很容易就变成拉锯战。

大臣是觉得国库最近填满了,所以蠢蠢欲动要打仗,不是自己兜里的钱就不心疼了,非要花掉才高兴吗?

康熙都没好气了,决定今年加开科考,提拔新的人才上来。

如今剩下这些跟索额图和明珠没有牵扯,本人也还算干净,没敢伸手。

不过他们也不是真的特别忠心和清廉,就是没什么胆子,加上可能也脑子不太够而已,连索额图和明珠的党羽都看不上的人,康熙自然就更看不上了。

加开恩科,对寒门子弟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毕竟三年一次,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人一次考不上,得花费好几次。

如今加开,就等于多了一次机会,谁能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