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另外这台机器大部分是木制的,只有手摇圆盘那边用了金属,这样机器就不会太稳定,也容易破损,不容易保养。

如果都换成金属,造价会高,却更耐用,也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

但是如果大规模的工坊用的话,自然是造假高更耐用为好。

而且成衣的数量多,缝制的速度快,刚开始投入虽然大,但是很快能回本。

缝纫机还能用很久,时间一长还能分摊掉缝纫机的投入了。

顾凝宸想了想,这不是最早的制衣工坊了吗?

康熙斟酌了一番,这个投入也不是不能出,时间一长也能平摊,接着就开始赚钱了,也很有赚头。

想想大清有多少人,他们需要多少衣服。

如今因为有工坊的关系,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稍微多了一点。

吃住好了,衣服也得跟上,这不就是个商机了?

这样的好事,康熙来起个头也没什么。

以后如果做得好,其他人也想加入,彼此之间也不会争抢。

毕竟一家工坊的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全国上下的成衣买卖都做完了,那么庞大的数量,肯定需要其他人加入。

你赚我也赚,大家都能赚钱,不就挺好的吗?

蒂莫也没想到自己的缝纫机真的得到大清的认证,还拿到专利。

有了这个专利,从认证开始二十年,所有人要生产缝纫机,就需要给他分红。

足足拿上二十年,然后这个分红才彻底没了。

这对蒂莫来说,简直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把他砸得晕乎乎的,然后忍不住痛哭起来。

毕竟他在法兰西的时候就是个贫穷的裁缝,手艺只能算一般,勉强糊口。

自己费尽心思做了几架缝纫机,还想着能卖出去有一笔钱,谁知道却被其他裁缝仇视,还把唯一的店面都砸掉了。

就连做的几台机器都给砸坏了,唯一这个还是因为被蒂莫藏起来才逃过一劫。

他在法兰西的小镇彻底过不下去,听从好友的建议,坐着好友来大清做买卖的船只,背井离乡,满心忐忑和不安。

蒂莫的担心很多,毕竟他是西洋人,大清真的能接受吗?

要是得知这个机器好用,朝廷会不会直接抢走,什么都不给他,还把人赶出去,让蒂莫失去唯一的这台机器,还可能丢掉性命了?

蒂莫一无所有,只剩下这个机器,这就是他的命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