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别人的话康熙可以不听,于成龙也这么说,就让他对靳辅的说法没那么肯定了。

也是因为听了顾凝宸的话,康熙才决定亲自过来看看,究竟谁的话更有道理。

船只停在附近的港口,他们一行人坐马车到了入海口的地方。

海浪扑面而起,向入海口的河道而来。

顾凝宸站在康熙身边,一起观察着入海口。

海浪很大很高,确实如果涨潮的时候,就会蔓延到岸上。

不过岸边的庄稼离得远一些,只要不涨大潮的话,基本上是淹没不了。

康熙弯腰,在岸边伸手抓了一小块土,在手里捻了捻,还在鼻尖下闻了闻。

顾凝宸看着好奇,也凑过去闻了一下,泥土里居然还有海水的一点咸腥味,估计是盐碱地了。

果然康熙就说道:“被海水淹过的土地,之后很难种出东西来。”

被海水浸透后的盐碱地,短时间内就不可能种出东西来,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恢复。

如果被反复浸透,那这个土地就算是彻底废了。

如今还是重视农耕的时候,土地被海水浸透是个大问题,所以当初于成龙提出入海口会出现这个问题,康熙就尤为紧张。

这次他亲自来看,发现被浸透的农田其实并没有。

靳辅早有准备,他让农人把田地往内挪了一丈,这一丈的地方就不种东西,还筑起了高一点的田埂,海水就不会冲到田埂之内的地方去。

顾凝宸也看出来了,如果这入海口修建建水坝,两边会抬高,方便中间凹槽的地方把水分流,就会让海水飞溅得更高。

这个田埂压根就挡不住,会让海水浸透的地方更远更多。

所以靳辅的说法是对的,根本没必要在这里修建减水坝,还可能因为抬高两边的关系,让田地反而有更多的海水浸透进去,毁了这些附近的农田。

康熙更是看得真切,站直身后,让李德全把脚下的泥土收拾了一罐子,把里面农田的泥土也收了一小把。

罐子上面贴上字,就能区分开来,他打算带回去。

然后让朝臣们看看,也警示一下自己,不能只听信其他人的话,亲眼所见,亲自辨认,才能分出真假来。

靳辅的说法是对的,于成龙竟然错了,这也让康熙有些诧异。

显然于成龙修缮河道的才能远不如靳辅,他不由庆幸没把靳辅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