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么想,也给康熙这么说了。
康熙听得好笑道:“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不少大臣当初极力反对挖开太多的支流,哪怕后来人慢慢少了一些,却依旧有一些坚持反对。”
他每次看到弹劾的折子就开始头疼,不用看都明白这些大臣都是弹劾靳辅。
不如就按照顾凝宸的意思,让这些反对的大臣来这边帮农人干活。
顾凝宸还是心软,只说干活三天,按照康熙的意思,不干活一个月哪里叫干活了?
他寻思着以后定下规矩,叫吏部的人通知群臣,叫他们每年都要去伺候庄稼至少二十天。
可以不连续,比如就沐休的时候去,一个月就有两次,一年下来就有二十几天。
去掉冬天的时候,凑个二十天就可以。
如果每年这二十天不能做到,那么吏部就不会安排他们的职务,在职的也要停职。
什么时候做到了,什么时候再继续就职。
顾凝宸听得不由侧目,大臣们知道康熙这个规定,估计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皇上就不怕大臣们作弊,说是去庄子上伺候庄稼,只在旁边看着不动手了?”
康熙就笑着道:“朕可以抽查一番,问一问就知道谁做了,谁没亲手做了。种田的事只问人,就能知道个大概,没亲自上手,一问就能出破绽来了。”
尤其他还是亲自伺候庄稼好几年的人,不比那些伺候庄稼多年的农人差,对庄稼尤为熟悉,又亲自伺候过庄稼,问上一两句就能清楚了。
每个人问那就太浪费时间了,康熙就每年随意抽取那么一两个人来问,谁要是答不上来,那头上的乌纱帽就暂时摘掉一段时间。
差事还是要继续做,但是这官职就待定。
什么时候这官员把庄稼真正伺候过,头上的乌纱帽才重新戴回去。
不然吃着农人种出来的粮食,却不知道粮食从何而来,这些大臣岂能知道农人的为难之处,更好为百姓们谋福?
尤其当地父母官,要不清楚百姓需要什么,又怎么给他们需要的东西了?
康熙直接写了手谕,派人送回去京城给吏部,意思很明确,就要立刻开始执行。
吏部尚书看见后都惊呆了,揉了揉眼睛,不相信居然有这么一条手谕。
他知道康熙正南下巡视河道,估计靳辅治理得相当不错,那些弹劾的人又一直上蹿下跳。
康熙觉得不痛快,于是就出了这么个手谕来,还压根没有跟内阁大臣商议的意思,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