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谁要听不懂,他们就耐心再说一遍。

又把很多半成品的时钟拿过来,指着说,能亲眼看见就更直观,记忆更深一点。

陆陆续续有士兵赶过来,先前来的人都会热情跟后边的战友说说这里有多好,上课不辛苦,工匠又耐心,能学到很多东西。

至于实在学不会修理钟表的,康熙也给了士兵一个退路,就是留在时钟工坊里面当学徒。

银钱不如修理工多,但是也不算少,是个正经活计,不至于士兵学不会就什么都没有,白跑一趟,好歹总有个营生。

不过能当修理工多挣钱,士兵们自然更努力。

不少八旗人家也动心,想把家里半大小子送过来学一学,也能多个手艺,以后就不怕过不下去了。

只是这事禀报上来,康熙按下后没答应,短时间内也没打算应下此事。

一来士兵们都是查过身份,身上还带着编号,绝不会有问题。

但是外边进来的人,谁知道有没问题,会不会偷了钟表内部结构图流出去,便宜了别人?

如今钟表算是国库最大的进项,绝不能让人偷了图纸,抢了这个营生。

二来这批士兵大多因为身体的问题不能做别的活计,半大小子还有其他选择,就没必要跟士兵来抢这个活了。

三来半大小子未必能坐得住,跟这些上过战场的士兵不一样。

士兵受过训练,令行禁止,十分听话,又能坐得住。

而且他们一直都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熟悉,能互相照应,自理能力也不错。

换成半大小子,要是想家了,哭着要回去,还得人哄着,哪里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康熙命人陆续安置好这些上京的士兵,又加紧在京郊偏远的地方建造更多的院子,然后圈起来。

以后就作为固定的学院,有些更远的士兵可能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

前面这一批人学得快,慢的半年,快的几个月可能都可以出师了。

到时候人来了,可以手把手教后边的人,或者腾出位置来给后来者。

钟表修理学院的事安排好,离着过年就不远了。

之前两年已经有了章程,几个妃子已经熟门熟路。

这天几人一起过来重华宫这里,找顾凝宸要个准信:这次过年是大办,还是简单办呢?

此事顾凝宸也问过康熙,还以为今年发生了大地动,死伤不少,今年过年是不是从简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