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欧洲有些国家耕种的地方多一些,有些就少了。

要各国眼馋俄国的金子,一个个也跟着拼命卖粮食,自家的粮食也就不够了,得跟着跟其他国家买。

富有的国家当然不怕,出钱买粮食就行了,不太富有的国家这么一卖,就容易让自家百姓吃不起粮食。

但是百姓种粮食,又会卖掉,因为这比自己吃要卖得贵一些。

如果俄国买粮食的价钱压低,穷苦国家那些百姓手里的种子原本就贵,种出来的粮食也贵,价钱一压下去,他们也就过不下去。

百姓能怎么办,就只能拼命多种,却依旧吃不饱,完全是恶性循环。

不光是粮食,养羊多了,这草原的压力就大了,纷争自然就多了起来。

每个领地里的土地是有限的,领地内的草原也有限,两边想要多占一点草原来养羊,领主肯定不乐意,两边就得打起来。

粮食不足,内乱不断,俄国焦头烂额,自然没有心思再来骚扰大清了,欧洲也是一样。

陈女官又疑惑道:“主子,照这样说,要是俄国人发现了,去制止了呢?”

顾凝宸笑笑道:“一开始没能察觉,后边就收不住了。你想想领地里的百姓养羊之后慢慢富裕起来,他们交税就多了,领主就富有了,他们会愿意制止吗?”

哪怕沙皇发现不对头的时候,让底下贵族去阻拦,这些贵族也不会愿意到手的钱就这么中断掉。

要说一开始就发现,怎么可能,这不是大清为了俄国着想,让他们多一个营生来做买卖吗?

如果他们不乐意,那就算了,但是万一呢!

康熙跟内阁大臣商议后,就给沙皇发了信使。

当然,这信使先去了熟悉的那几个大贵族的领地,跟他们说明此事,把人拉过来,再去拜见沙皇。

沙皇察觉是有些不对,毕竟康熙有这么好心?

他十分怀疑康熙暗搓搓要搞事,但是几个大贵族却相当赞同,又觉得康熙是个慷慨之人,竟然还给他们出主意做买卖,而不是打算只赚钱不管他们的死活!

好人啊,好人怎么会出馊主意呢!

他们又劝说沙皇,蒙古那边一直养羊,就连康熙手底下也有牧场养羊,要养羊不是一件好事,他们早就不干了!

沙皇想想也是,如果真是坏事,康熙第一个就不干,哪里会自己干了?

于是沙皇就同意了,这事就确定了下来。

尤其信使带上了康熙让人写的契约,上面写明了收购三年的羊毛,价钱还给得不低,这就更有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