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买卖,来回倒腾,最后什么都没得到,谁愿意呢!
康熙的打算,就是他这边也带上货物去出售,还都是最稀有的货物,价钱高,也能减轻水师对国库的负担。
另外他这次派水师出去,除了探路之外,更多是为了为以后在西洋各国留下钉子打探,算是做个尝试。
不然都听传教士说的,谁知道他们嘴里说的有多少是真话?
选哪家来做这个买卖,康熙跟内阁大臣们商讨过,很难确定下来。
毕竟哪家都可能不合适,一家更是吃不下这么大的买卖。
康熙为此琢磨了好几天,最后还是顾凝宸不经意说道:“皇上也未必只选定一家商人,让他们组成商会一起分担不就好了?”
他看了顾凝宸一眼,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极好的主意。
一家吃不下,几家可能也吃不下,十几家联手的话那就必然可以了。
而且这样一来,不管风险还是危险都互相分担了,摊在每家人身上就要少上许多。
如果让朝廷这边一家家商户去找去谈,实在太麻烦了,让商会领头,直接出个负责人和朝廷来谈,那就要方便得多。
顾凝宸却想到后世的商行,说是商会,其实已经算一家独大。
负责人的权力太大,不但能跟朝廷接触,还能掌握商户们的生死。
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朝廷的人没察觉,商户们却被剥削得苦不堪言。
她忍不住提醒道:“皇上,商会要是一人一直掌握,只怕人心易变。”
康熙自然也想到这一点,搂着顾凝宸笑道:“爱妃说得不错,这人选得换着来才行。”
但是换着来,谁说中间就没有猫腻呢!
商会里面的商人换着来,他们可能有联姻的关系,彼此就跟自己人没什么两样。
自己人轮着上去做商会的负责人,这跟一家独大有什么不同?
如果换成朝廷命官,他们未必熟悉商会。
康熙思索片刻,就打算让林润来当这第一人。
像林润这样依附过来的商人不少,他们的身份其实有些尴尬。
既不是直接当官,只作为办差事之人,身份上又是满姓大族的属下,很多还签了死契,说是家中奴仆都没什么两样了。
但是比起没有依附的商人,因为没有靠山的缘故,连买卖都可能随时做不下去,就要安稳得多。
如果能把这样的人提拔起来用,倒是不失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