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等拉到位置后又会触动机关,让钩子放开,圆盘又能顺时针转动到之前的地方。

可以说这一来一回,圆盘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顾凝宸还停留在比较复杂的机关模式,康熙三两下就想了个简单的方法。

转动之后怎么回来,拉回来就行了!

她看着手里的图纸,对康熙简直佩服极了。

果真有时候一件事原本是不复杂的,只是人想得复杂了,反而无法用最简单的法子去解决。

解决掉机关的问题,这个挖盐机器就彻底完成了。

康熙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他以前自己琢磨,有时候卡在一些小地方过不去,就会特别烦躁。

有时候需要想好几天,甚至半个月一个月才可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如今他稍微思索卡顿的时候,顾凝宸就会适时提醒,让自己有所松动,很快就能想到解决办法来。

两人互相配合,说是事半功倍都算少了。

如果让康熙独自琢磨这个挖盐机器,只怕没半个月是不可能,甚至还要更长的时间。

这会儿就解决了,他拿着图纸又仔细查看了一番,没什么问题,就放进密折里,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云贵那边给施世纶,在当地立刻建造这个机器。

锥器的材料,康熙准备用铜制,而不是铁器。

毕竟铁这个东西太敏感,造价也高。

云贵这个地方肯定不止一个盐井,如果都用铁来做锥器,那价钱上去了,盐价也得跟着上,就违背了做这个机器的初衷。

而且锥器反复用,很容易磨损,用普通的木头或者石头等物是不行的,铜就相对便宜耐用。

图纸画得如此清晰具体,拿到当地就能立刻做起来,然后用在盐井上面。

当然这就是前期的工作,把盐井凿深后,还得想办法把里面的盐卤弄上来,又得反复熬煮,需要解决的地方依旧很多。

康熙知道事情得慢慢来,他把密折让人送走,转头就见顾凝宸也在纸上写写画画了一会。

他凑过去看到一根很长的竹竿,周围是熟悉的架子,就是刚才锥器用的架子,不由挑了挑眉。

顾凝宸就笑着跟康熙解释道:“刚才皇上让我想到,这盐卤在底下,如果让人一遍遍下去捞上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用竹竿,就不需要凿很大的井洞,能把盐卤捞上来了。”

原理很简单,就跟压水器一样,底下安装一个活塞。

盐卤和上面的气压不同,竹子下去后活塞会打开,然后盐卤就会涌入到竹子里面,等灌满后,内外的气压一样,活塞就会重新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