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算数入门那本书就适合家中有孩子的学一学,想要学的官员也能看一看,买的人自然就多了。

顾凝宸知道后,倒是跟康熙提了个建议道:“皇上之前不是苦恼没几个人一起钻研算数,只能跟几个传教士一起探讨吗?咱们要能培养起来,有个专门学算数的地方,那皇上以后就不缺人一起探讨了。”

毕竟康熙不大喜欢总召见几个传教士,但是不见又没有多少人能探讨,实在矛盾又苦恼。

要是真能建起一个跟国子监一样的学院,里面是专门研究算数的人,等于是亲自培养国内的算数人才。

有些人并不适合科考,四书五经学得一般,文科不太好。

但是他们擅长理科,学算数就很合适,也不至于放过这样的理科人才。

康熙想了想也觉得不错,虽然他每天跟顾凝宸探讨算数是很快乐,却也需要有人整理和钻研算数的各科分支。

另外他其实之前也曾有跟顾凝宸一样的想法,想在本土培养出色的算数人才。

凭什么西洋人有那么多算数的鬼才,他们这边就没有?

以后有了这些人才,也能分担顾凝宸的工作,撰写题册或者入门的算数书,就不必她那么辛苦了。

看她陆陆续续写了好几个月,每天写很长的时间,手指头都写红了。

哪怕有陈女官帮着誊抄,还是要累着顾凝宸的。

顾凝宸不知道康熙怕她累着,才会打算建立培养算数人才的学院,反正他同意了,自己就十分高兴。

这算数学院独立在国子监之外,甚至都不属于科考的类别。

进去后哪怕学有所成也不能当官,而是帮着钻研算数。

顾凝宸还担心来报名的人太少,这学院哪怕建了却没几个人,那就有点尴尬了。

她还琢磨要怎么宣传一下,吸引人一点,就听说报名的人险些把学院的门槛给踩烂了。

康熙划拉了京郊一座院子作为选拔第一批学员的地方,院子足够大,来人需要先通过笔试。

笔试成功后还有笔试,反正就越来越难,最后剩下的人数越来越少,等学院的名额足够了,就会停止笔试。

笔试出的题目是有朝廷里比较擅长算数的几个人一起出题,然后再打乱,分别放在笔试的试卷上做为每次的考核。

所以哪怕其中有人透露了题目,只要不是全部人透露了,压根就不可能让对方能够轻易通过笔试。

其实哪怕是题目都泄露了,不会做的人还是不会做。

让他们背下答案,他们也背不出来啊!

毕竟算数题是要写过程,不是只有答案。

不会的人哪里会,哪怕请别人做好后背下来,也不可能背诵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