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底下的小商人能参加上就不错了,自是不会挑剔坐在这里还是上二楼。

而且他们也未必一直都是小商人,只要拍卖下来,转头高价转手,赚个几回,指不定也能挪到二楼去了。

一楼的小商户是摩拳擦掌,二楼的大商人也绝不能给底下比了去,拍卖的时候砸钱一个比一个疯了。

光是看到单子和金子,户部尚书就乐开了花。

不过让康熙更高兴的是,林润那边借着收购青花料的借口跟当地百姓混熟了,甚至说服对方里应外合。

徘徊在附近的将士早就准备好了,只等林润这边成功,让百姓亲自带路进城就行了。

后边的进展很顺利,将士从小路进城,叛军压根不知道怎么后门忽然开了,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尤其还是半夜偷袭,叛军就更加没有防备。

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一口气拿下了好几个城池,还是最难啃的几个。

其他城池一见,顿时士气下降。

尤其很多人得知那些投降的城池,也就叛军被收拾干净,当地百姓却是好好的,甚至还运来了粮食。

康熙让陈家人把福建那边的红薯一部分送到京城,大部分却是送去云贵了。

那边是山地,耕种就更难了,却偏偏很适合种这个红薯。

红薯送过去,一部分留种,等春天的时候跟着来的陈家人能手把手教导当地百姓种这个。

另外一部分就放进粥里,煮一大锅的红薯粥给百姓吃用。

当地被叛军霍霍了,百姓们基本上都没有口粮,这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

粮仓是保住了,却不多,好在红薯及时补充进来,也没叫周边城镇运粮过来,压力就变大了。

毕竟周边城镇也要熬过冬天,还经常被叛军骚扰,之前战乱过后还没完全恢复,粮食就勉强够,再分大部分过来救济的话,他们也要活不下去的。

如今有了红薯还好,云贵当地和周边城镇都很是松了一口气。

其他城池的百姓过得不好,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一听投降后能有吃的,还有新的粮食能种,自然一个比一个积极。

于是都不必康熙再派人过去打探,云贵各地的城池很快就被百姓们偷偷开门,收复的速度越来越快。

半个月下来,大部分的城池已经收回来了,剩下的那些也翻不出风浪来,投降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说不准过年的时候,余下的城池就能全部收复下来了。

这天大的喜事传进京城当中,早朝的时候朝臣都满脸笑容,乐意融融。

毕竟这场仗打了好几年,从康熙十二年打到如今十八年,终于要打完了,群臣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