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好东西就该神神秘秘的,如果大声嚷嚷叫卖,那就掉价了。

万琉哈氏跟康熙互相看了一眼,算得上是心照不宣。

两人不知不觉又聊了好久,康熙的心得都没写多少。

万琉哈氏知道康熙忙得很,每天大清早起来要早朝,之后要跟内阁大臣商议朝政,解决一些问题后开始用午膳,有时候还会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

之后他还坚持每天看书练字,偶尔会召见传教士听听算数,如今还要写算数的心得。

最近前朝松快了一些,康熙到后宫来的次数也多了,一呆就好几个时辰,也算得上是时间管理大师了。

从早到晚马不停蹄,他也是怪厉害的。

万琉哈氏看着康熙写的心得,就试探着问道:“皇上日理万机,不如口述一部分,我看着记录下来,回头皇上看完觉得添补一二,跟我说说就好。”

这算数心得出来,也算是如今数学界新理念了。

而且是有康熙亲自写的,装订成册,哪怕对算数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肯定也会买一本放在家里,或是督促子孙后辈们跟着读一读。

这其中指不定也有对算数感兴趣,或者在这上面有天赋的人,兴许还能培养几个厉害的数学家来。

所以这书越早面世越好,再就是万琉哈氏也有私心,咱们几千年的文化其实不比西方要差,只是因为战乱和改朝换代的缘故才失传了一些。

想想后世的时候,她遇到几个国外的高材生,都是名校比如哈佛和耶鲁毕业的,但是都没学过九九乘法表。

种花家这个九九乘法表两千年前就有了,口算就特别方便。

国外一直用的就是划线来做加减乘除,看得她是目瞪口呆。

这数字小一点还好,不然大几十,光是划线就不知道得多久了。

这划线就算了,横的竖的,还要数它们交叉的点,这个点的数字就是计算出来的数目了,多了就只能看着他们拿出计算器。

他们考试的时候没有计算器,那就没办法继续算下去了。

最后国外做计算题,估计划线也是划烦了,在她穿越之前终于决定引入九九乘法表,这就是后话了。

如今康熙重新捡起这个算数,又十分喜欢,底下人最是有眼色,必然也会大肆跟着推广和学习。

他们地大物博,人才也必然会多。

人才越多,才能推动这门科学发展得更快更好了。

康熙听着万琉哈氏的建议,若是换个人,他可能觉得对方是不自量力,甚至是想借由这个缘故,就能有机会多见一见自己了。

毕竟每次口述一部分,回头康熙得亲自看,然后给万琉哈氏说说需要添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