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派商人去,怎么知道这商人不会中途倒戈,或者不留神走漏了风声?

思来想去,臣子们商议了很久,都没能推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

最后竟是李德全小心翼翼提出了一个人,正是经手青花瓷的皇商林润。

内务府的瓷窑出的瓷器,最好的自然是送到宫里,先给康熙,他留下一部分,剩下的赏给后宫嫔妃或者朝中大臣。

次一些的总不能堆在库房里,宫里也不需要那么多,就交给皇商在宫外做买卖。

这样皇商能挣钱,次等的瓷器不会浪费还占地方,内务府也能收回部分本钱,实在皆大欢喜。

那么多商人却选了林润,就在于他的身份不一样。

如今八旗子弟不能种田不能经商,只能拿朝廷给的禄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要是武艺超群还能从军,军功带来的功绩和赏赐自然能过得很好。

不擅长武艺的,就只能另谋生路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八旗子弟就想到一个办法,收干儿子,或者培养下属,签卖身契,然后让他们出面来经商。

而且八旗子弟是不用交税的,这就让很多商人愿意来依附。

当干儿子算什么,当真孙子都无所谓,只要利益足够大就行了。

哪怕利润是五五或者四六分,但是不用交税,这就相当可观。

林润的父亲当年就是带着家族跟了一位地位不低的八旗子弟,买卖是越做越大,林家原本就是做瓷窑的,对青花瓷尤为熟悉。

索性这位八旗子弟搭了内务府这条线,让林家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成为了皇商。

林润的父亲年纪大了,这事就落在林润身上。

虽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做买卖的手段却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尤其他对青花瓷的热爱也更甚于他的父亲,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又有卖身契在,背叛是不可能的,派林润过去是再适合不过了。

康熙派人把林润叫进宫里来见了一面,林润长得跟他想象中不一样,很多商人白白胖胖,林润却高挑瘦削,甚至带着几分书卷气。

说他是个商人,更像是个文弱书生。

起初康熙问话的时候只觉得林润平平无奇,人是规矩的,回话也谨慎。

但是等康熙谈起青花瓷,只道云贵可能有更好的青花料,需要林润走一趟的时候。

好家伙,林润双眼一亮,马上滔滔不绝,文采飞扬,把康熙上上下下夸了一遍也不带一个词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