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论贝利消失是否有幕后主导,把人找到是第一目标,那就回到解读人皮上的预言诗。
珀尔指出,“我认为不能想得太复杂,要从贝利的角度出发思考。以一位十三岁少年的知识储备,如何解读这首诗?
他会用这一屋子的书籍,加上日常常识去解读。然后发现凭自己的本事居然能找到某种指向。那个地方也在他的有限认知范围内,而不是冷僻到闻所未闻、难以企及。”
照此思路,对比海因兹刚刚列出的路线清单。以前带贝利去过哪些地方,以及在哪些其他城镇度假旅游。
爱德蒙的视线停留在了「新奥尔良」上。
“海因兹没有种植园,他是做货运生意。从新奥尔良的产棉地将货物送到美国北方,又有一部分跨洋送去英国。贝利在三年前,跟随父亲去过新奥尔良。这会不会是对应「棉花吹啊吹」?”
「棉花吹啊吹」是四行诗的第二句。
珀尔反推,“如果棉花代表了预言发生的地点,第一句「蚱蜢飞啊飞」会否是出行方式?”
什么出行方式是「蚱蜢」?
这年头没有飞机,热气球只是欧洲极少人数见过的玩意,没在美国见到它的身影。
两人搜寻着记忆里的新闻报道,同时抬起了头。
爱德蒙:“「蚱蜢」,我还没坐过它。”
珀尔:“我也没坐过,据说体感并比不过马车。”
两人说的正是刚刚通车几年的火车。
其中有一个「蚱蜢」系列机车头,因为行驶时酷似昆虫而得名。
珀尔找出了北美新版地图,“虽然没有从华盛顿直抵新奥尔良的火车,但可以换乘。是有一条火车向南行驶,再改走水路航运去新奥尔良。”
爱德蒙瞧着路线稍稍有些绕,“其实具体路线怎么走不重要。重要的是贝利认为通过他的知识解读出短诗的第一、二句,出行方式对应上,目标地点也找到了。
第三句应该就是代表了会发生的事件。那件事也在他的知识范围内出现过,所以去验证的话,是能辨识真或加。”
「火焰重新燃烧」会是什么?
重燃,说明它曾经燃烧过,中途却熄灭了。如今又要怎么出现呢??
第72章 旧日重现
预言诗的后两句暗指什么?
一时找不出答案, 却不妨碍先验证对于前两句的解读是否正确。
海因兹带人赶往距离华盛顿附近的火车站,寻找「蚱蜢」号机车类型,且找出前往南方的换乘班次。又询问车站员工是否有印象, 近两日是否见过贝利与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