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本来对胤礽在这谈破例议事有几分不满,但听他描述倒有几分兴趣,便问胤礽是什么举措。

“禁立贞节牌坊。”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康熙也有些惊讶。

“女子守贞,不是好事儿吗?”朝中有老臣不解问。

胤礽:“守贞既然是好事儿,贞节牌坊必然也是个好东西了,那男子怎么不立?”

“太子怎能将男子与女子相提并论!”张姓老臣愤愤反驳道。

“怎么的呢?为何不能相提并论?张大人看不起自己的母亲?”

“当然不是,但自古以来,男主内女主外——”

“自古以来,女子都可改嫁,更没有什么贞节牌坊,只是近百年来,常有人以“贞节”二字矫枉过正,束缚女子一生。实则夫亡,女子改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改嫁后女子德行端方,照样可称贞节。

文书弱书生对上武生,知道喊着讲德义,不能恃强凌弱。等到男人对女子的时候,把“恃强凌弱”用得倒是很淋漓尽致,为了把女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拿出各种谬论来给女子洗脑,压迫女子,甚至连死了都不忘折磨亡妻。此为大丈夫所不齿,真小人所为。”

胤礽随即呈上几个贞节牌坊的例子,有年轻女子才不过二八年华就开始守寡,更有甚者是望门寡,至死仍然是处子。各家皆以立贞节牌坊为荣,甚至有些地方会给予特别丰厚奖励,滋生不正之风已久,大肆鼓励年轻女子守寡,以毁女子一声为代价,令全家光荣。

礼部尚书朱善附议,表示自己在江南当任的时候,曾亲眼见识过,“确是真小人所为。自愿守贞也就罢了,但大多数人家都是强逼女子如此,只为图个贞节牌坊令全族长脸,着实可恨!”

之后又有数名大臣附议。

康熙斟酌了片刻,便准奏了胤礽所报。

此后,万寿节过得倒是顺顺利利。

次日小朝,胤礽又递了一个奏折,建议整顿八旗,革除每月给八旗子弟的银钱福利。

满朝又一次哗然。

“此举跟养蛀虫没什么分别,太多八旗子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整日纨绔不思进取——”

“放肆!你身为太子,怎能说这种话?你该知八旗制度是因其祖上功勋,才予以殊待,这是给当年打江山的功勋贵胄的殊待,为大清当年开国之根本。”

“当年的八旗确实骁勇善战,为大清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对待这些功勋子弟,更好的方式该是助力其积极上进,而不是发钱养废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