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行,皇子不知勤学,与猪狗无二。”

“只是少点课业,并不意味着不勤学了。”胤礽纠正。

“怎么?出国三年,便胆肥了,学会顶嘴了?”

康熙冷笑一声,骂胤礽白眼狼,一点都不知感恩和孝顺。

“阿玛为稳固你的太子之位,顶着压力跟众大臣们唇枪舌战,你倒好,半点感恩没有,宴席不诚心请罢了,还学会了顶嘴!”

胤礽惊讶地对康熙道:“儿臣只是提个建议,绝无跟阿玛顶嘴的意思。朝堂上的事,儿臣一直谨遵父命,从不主动打听。刚刚听阿玛说了,儿臣才知晓阿玛的良苦用心。阿玛为儿臣做到此等地步,儿臣不胜惶恐,感动感恩,可是——”

“什么可是?没有可是!”康熙猜到胤礽要提什么,他不想听,脸色严肃地警告胤礽,“别辜负为父的期望,不然你便是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九泉之下的母亲!”

康熙几经慎重考虑,才做了这个决定:只要胤礽不死,便只认准胤礽为储君。至于子嗣,兄弟那么多,总能选一个过继。

胤礽实在是太优秀了,皇子中唯有他出类拔萃,超所有皇子一大截。就算把他的功勋折半再折半,都没有阿哥能及得上。

若选其余阿哥为储君,不管选谁,有曾经的胤礽为榜样,都会被对比成“不太行”。

余下的阿哥们也不会服气,是一位跟他们水平差不多的皇子做太子,如此就很可能会闹出乱子,打乱朝廷平衡。唯独胤礽,以才德服众,令众兄弟们钦佩臣服,无人敢有异议。

再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举可断了胤礽的后顾之忧,只要向他保证即便没有子嗣,他依旧可以继续毫无顾忌地做太子,他就不会再心存死志了。

胤礽缓缓抬眸,黑沉沉的眼睛与康熙对视片刻后,便谢恩。

“儿臣定不负阿玛期望。”

康熙很满意胤礽的表态,晓得他担忧的事化解了,便无所顾忌。

“那明日开始,你便去吏部历练。吏部尚书科尔坤对你继续当太子可是很有意见。”

科尔坤是胤褆的岳父,康子直接跟他说这话,难道不是在挑拨兄弟关系?挑拨完了,还要要求他们兄友弟恭,是不是不太现实?前一世类似这种互相矛盾的事情,康熙可是没少做,当太子的战战兢兢,进退两难,都快被他给逼疯了。

这一世,是不是该换个人受此磨难了?

康熙接着道:“你在外潇洒了三年,只怕早就懒怠了。所以这次去吏部,对你严格要求,十日之内必须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