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狠狠撒一顿火后,察觉到这帮逆子都低着头不吭声,无一人求饶,就是连年纪最小胆量最小的九阿哥和十阿哥都没有主动向他认错。
翻天了!
这九个逆子是要把他气死才甘心!
“皇父,这事儿都怪我,是我起的头。兄长们都因为担心我,才偷偷下山去找我。”胤禟这时候才磕了一个头后,用软绵绵的奶音委屈地向康熙解释。
康熙靠在椅背上,冷眼扫过其余垂首不动的阿哥们,冷笑质问:“怎么?早就想好对策了?出了事就拉年龄小的小九给你们挡灾?这就是你们这几个做兄长该有的样子吗?”
屋内俯首跪地的其他阿哥们在闻得此言后,都不禁在心里唏嘘。果然不出太子二哥所料,出了事儿皇父只会揪年长的阿哥质问。
“胤褆,胤礽,你们就是这么做兄长的?带着弟弟们学坏?”
再听这话,阿哥们心里不禁对胤礽又是一番佩服,太子二哥果真料事如神!太子二哥会不会就是诸葛亮转世啊?
“儿臣知错。”胤褆和胤礽齐声应答康熙的质问。
胤褆:“儿臣应当在知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命人传话到宫里。儿臣不该瞻前顾后,犹犹豫豫,更不该带着弟弟们擅自下山去寻九弟。”
“大哥没错!”胤礽真诚地向康熙赔罪,“错在儿臣善作主张,逞匹夫之勇,在寻到九弟之后,没有立即折返,带着众兄弟们去查那有反清复明意图的永和堂。”
康熙张嘴正要继续发怒,质问他二人为何知错还明知故犯,随即他话卡在嗓子里了。刚才太子在说什么?反清复明?永和堂?
于满清政权来说,最为招上位者忌惮的便是民间的反清势力。自打大清建国以来,这股势力就没消停过。为了安抚汉人,巩固满清的统治,康熙在任用和安抚汉臣上一直下了很多功夫。
好奇心再一次盖过了怒火。
正好他这会儿喊得嗓子疼,康熙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之后,开口道?:“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胤禟慢慢地抬起脖子,跟康熙奶声奶气地解释道:“儿臣今早吃饭的时候,吃了寺里小和尚赠给儿臣的樱桃酱。”
康熙:“……”
康熙耐有限,追问:“所以呢?”
“儿臣担心自己得了大病,十万火急,晚一点看病怕是治不了了。儿臣不敢叨扰礼佛的乌库玛姆、太太和贵妃额捏,也不想让兄弟们担心,就命太监带儿臣去京师寻黄院判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