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林闻方知道,耿芒提到的这个人,应该就是后来将ars和游戏组接起来,并且在游戏里设置了重重陷阱的那家伙。能听到那家伙的消息倒也不错,他连忙问道:“哦?那家伙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一直很好奇。”

耿芒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和你不是一样的人。你对他有兴趣?”

“凡是技术足够高杆的,我都有兴趣。”林闻方说:“我坚持到底,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官司,到最后,斗垮了你的对手便宜了你……你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有点什么表示?”

“表示?”耿芒哼了一声,说:“你想要什么?”

“推动机甲的开发普及。”林闻方笑着说,这是他最近在想的另一个迂回的措施。但要是自己去折腾,那就太招摇了。“我指的是,民用、工业用……我能帮你把机甲的成本降低到相当程度,估计不会比你的跑车贵。”

“什么?”耿芒一惊,说:“这怎么可能?光是电动机和计算机……”他忽然恍然大悟道:“你有新的设计方案了?”

“还没完善,我原先想设计一种训练用机甲,好修,便宜,仅用于部队内部的机甲对战训练和新手的入门培训。比直接上猎人或者甲士安全多了。可是,邱工和我合计着,搞出了个奇怪的东西,目前测算成本是85万联邦币一台。”林闻方笑着,很有些沾沾自喜。

“这事情也符合我的利益啊,凭什么我不帮忙。就这么说定了。”随即,耿芒坏笑着说:“不过,你还真是不领行情啊,你大大低估了我的跑车的价格。我那一台跑车,足够买至少两打这种机甲了。”

第243章 临时同盟

林闻方此刻还无法得知这种简单却并不简陋的机甲到底会给联邦带来什么,也不知道经过大工业生产的层层流程改良,加上生产数量提升的情况,单机平均成本曾经一度跌破50万联邦币。林闻方和邱铭两人这还算是私活,两人联合起来,会在每台机甲的销售价格里获得55%的收益。可以预见的是,在林闻方和耿芒达成协议的时候,林闻方和邱铭就注定要成为富翁。可就现在来说,林闻方去和智策公司争人工智能的正常研发和经营权力,耿芒去和军部以及其他部门斡旋,想办法拿到生产简版的机甲并投放到民间市场的许可,这算是互惠互利的同盟关系。

林闻方将图纸拿出来给耿芒看的时候,耿芒几乎瞬间就迷醉了。这简版的机甲外形设计极为洗练,充满了美感。和战斗用的机甲不同,这种被林闻方和邱铭称为“山顶洞人”的轻型机甲采用了类似于甲士的骨架结构,但进行了相当的简化,减轻了许多重量。不少辅助支撑杆,都计算着有可能承受的最大力量,进行了钻孔减重处理。轻质合金材质的基本骨架结构,只有甲士机甲的不到四分之一份量。和战斗机甲需要尽可能充足的动力不同,“山顶洞人”的动力配置很集约,脚踝、膝盖、腰部、肩部、肘部的电机输出功率都是甲士机甲使用的电机的三分之一功率,驱动非常轻盈的“山顶洞人”绰绰有余。军用机甲上安装球形关节电机的颈部、手腕、胯部,在“山顶洞人”都改用半电子助力系统。电池继续安装在腰部后方,按照“山顶洞人”的消耗,一次充满电池可以连续全功率运行4个小时,如果不进行大负荷连续运转,可以运行8到10个小时。机甲的操作平台可以选用多功能头盔,一可以选择胸前的小型操作光幕。前者更适用于机动性强的应用,而后者,则适用于常规的日常劳作使用,带着头盔时间长了就很容易累,远不如胸前的小光幕来得实惠。

除去这些最关键的部件,“山顶洞人”连外壳都是可以拆卸的。全都是简单的合成材料,用螺丝拧在金属骨架上。哪怕全部外壳都拆掉,也不影响机甲的运行。但这样就给“山顶洞人”增加了一种或许不是很能用得上的功能——“彩壳随心换”。将机甲和手机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在一起或许有些雷人,但不管是林闻方还是耿芒,都在其中看到了很多销售机甲周边产品的机会。

机甲的设计方案已经很完善了,一看就知道已经接近了最终设计定稿,一定是可以生产出来的玩意。这让耿芒心情大好,现在这种机甲,就剩下定型、生产、面世这些环节了,注定能大放异彩,这种事情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碰上的。

“你等我的消息。我想很快就能够给你个准确的答复,不是行不行,而是第一批的批量上多少。”耿芒这个人其实极少在别人面前打包票,但他现在却这么干了。“山顶洞人”这个命名,表示林闻方和邱铭并没有将这东西太当回事,而是当作某种原始、简单的技术的肇始。但在邱铭看来,这确代表着一个变化,一个不管是他,还是整个复兴海夫纳都一直在期待的变化。

机甲的普及化,似乎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的情景,也是所有热衷技术的人脑子里不断在闪现的情景。海夫纳学会的未来图谱里,也有相关的描述。不过,归根到底,威廉·海夫纳先生只是个学者,并不是先知,他对这方面的描述,也未必就有多高的准确率,主要还是就机甲的功能和全社会对机甲的应用有一定的描述。机甲的轻型化、廉价化,意味着机甲可以普及到几乎每个人,林闻方这次拿出来的是几乎没有封闭性的机甲,可将来呢?说不定这就是人人都必须得有的全封闭式的带有宇航服功能的机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