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林闻方奇怪地说:“为什么?这个是适用于楼宇的局域监控系统吧,大范围部署的软件我还没做出来呢,不是不想卖,而是这牵涉到联邦的个人信息保密问题吧?”

“你对条文了解得倒是很清楚吗。”封长青赞赏地说:“看来你对这个监控系统还是很上心的。魔眼这东西很好用,你大概还不知道,魔眼开始在汉京的各个大楼列装之后到现在还没几天,但已经通过魔眼的辨别,前后抓住了三四个通缉犯了。靠着人力去筛选行为可疑的人,能有这样一半的效率就不错了。电子辨识加上人工辅助,看起来是一个提高城市治安安全度的好办法。”

封长青不会无的放矢地找林闻方谈这个问题,他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找了一些专家了解过魔眼采用的技术之后,他问了几个关键问题:第一,魔眼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辨识度到底有多高?第二,能不能进行定向输入信息的跟踪辨识,比如输入通缉犯和间谍的形象数据,让那些罪犯只要出现在安装了监控的公共场合就有可能被盯上。第三,这个系统的道德和政治风险到底有多高。

前面两点,专家们都给了很正面的回答。林闻方编写的程序,无论功能、实用性、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已经很好了,尤其是在安全性上,几乎无可挑剔。魔眼自带的防火墙,某些功能比别人专门开发的网络防火墙还好用一些。林闻方自己就很关注这个系统的安全问题。至于补充信息的录入问题,专家们更是没怀疑过,对林闻方来说,这不过是非常简单呢的调整而已。

政治风险嘛,经过专家的分析,封长青反而放下了心来。魔眼本身并不控制安全监控体系,而是在后台处理视频信号而已。程序本身不主动去辨识任何人的身份,仅仅通过行为学辨识引擎和物品辨识数据库来进行判断而已,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虽然可能还是会引起别人对于个人隐私等等的质疑,但这些质疑本身是可以解释清楚的,至少从政治风险上来说,没什么问题。

能够大范围、监控大量人流,并且从中分析出问题来,比人力肉眼监控靠谱很多……有这些特点,加上风险也可以接受,封长青觉得这就足够了。战争开始后,为了配合军方的有限动员,警方的人手减少了不少。汉京处于严密的准军事监管下,情况倒还好,但一些城市还是出现了治安状况恶化的倾向。由于各种资源都要首先满足军方需要,追查各路通缉犯的事情也缓了下来,一些原本快要缀上的通缉犯,现在有的已经脱出了警方的监控。前一阵连续的大范围断电,造成了大量恐慌性的群体事件,更是让那些犯罪分子如鱼得水。

看到了魔眼问世,封长青觉得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案。公安部门的装备不差,各地的警力反应速度都很快。发现,然后出击逮捕,这是行得通的。魔眼如果能够加强对公共空间,尤其是多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判别,能够辨认得出偷窃、斗殴等等动作的话,可能会更适合封长青的需要。而且,既然这是林闻方开发出来的,以封长青对林闻方的了解,自己需要的功能,林闻方绝对开发得出来。

林闻方倒是有些犹豫了起来。魔眼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自己最清楚了,在他看来,魔眼不过是火羽功能的延伸而已。将其中的视频模块一部分功能拿出来,做有商业目的的开发,来为自己的那些小计划提供充足资金。当然,他也顺手在魔眼程序里加入了后门,方便火羽进入其中,开启监控功能。

“你的要求我都做得到。不过,你不觉得,我们现在都是信息安全委员会的人,难道不应该避嫌么?这种范围的部署,会受到很多人的质询的。”

封长青摇了摇头说:“顾不得了。”

林闻方对此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封长青要给他送钱,这有什么不好呢?而且,一旦他牵头部属魔眼系统,那有着很浓厚的官方指导性色彩,以后魔眼在各地的推广都会变得非常简单。封长青就算发文勒令所有某某标准以上的智能化楼宇一定要安装“魔眼”都不是什么难事,对他来说,不过是找几个人签字盖章罢了。

封长青需要的调整,林闻方不到一天就拿出了解决方案。首先是所有现在已经卖出的魔眼系统里,都派人上门去安装公安部专用接口软件,通过一台中转服务器,将通缉犯和需要特意搜寻的人的信息录入,每天魔眼会自动更新信息。这个解决方案秉承了林闻方出手做的软件一贯的特点:省钱,简练。

部长阁下也不含糊,很快就搞定了上上下下签字盖章事宜,拿到了充足的拨款,发了一个价值22亿联邦币的软件安装和后续服务打包的单子给天耀信息。能够那么快落实,赵臻铎在里面也起到了一点作用。他在一次会议上专程提到了魔眼的事情,问了封长青这个软件的情况。而后,不用再说任何别的了,他那赞赏的颔首示意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了总统阁下的态度了。

如果说之前发售魔眼软件让天耀信息进入到了大家的视线,那这张大单子则将天耀信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视频信号分析处理上,天耀信息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

虽然,由于林闻方和封长青都是信息安全委员会的成员,也有人质疑内部交易的问题。但处理这种问题,林闻方和封长青很一致地对外宣称,觉得有问题随便来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