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速度与能量怎么测量呢?用光子依然会对电子能量产生影响啊。”
拜仁闭上眼,思考了一会,全息图景出现另一个小细缝,祂问道:“不会一个粒子同时经过两个细缝吧?如果测算出粒子最初动能,完全可以确定它的位置和能量。”
在拜仁心中,决定论,因果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是粒子还是波,或者波粒二象性,反而不那么重要。
达鲁摇摇头道:“我要提醒您,它已经发生干涉了。”
论战仍在继续,亚历山大、达鲁等格尔图学派的巫师们一战成名,概率波函数、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被很多人接受,但这不包括泰勒斯和拜仁。
最终拜仁有些沧桑的转身离去,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造物主不掷骰子!”
但这并不算完,三天之后,学术大会再次开启,拜仁和泰勒斯卷土重来,带来了一个强烈的质疑。
“我们所有的理论都要基于一点,那就是原子是稳定的。那么假如有这样一个大狸子,它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很快衰变成为两个小粒子a和b,a和b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这两个粒子都可能自旋,假设自旋有两种状态可选,向上或者向下。
我们先将ab称作纠缠粒子,那么根据亚历山大互补原理,在观测前,a与b处于‘云雾状态’,即所谓的不可测。”
拜仁带着神秘的微笑,用全景图辅助,展示着自己的思维实验。
“现在,我们对a粒子进行观测。a的波函数瞬间坍缩成一个粒子,它会随机选择一种自旋状态,假设为上。为了保持守恒,b会无条件选择向下自旋。
然而,我们并没有对b粒子进行观测。如果对a观测就会影响到b的状态,b是如何得知a被观测的时间呢?
就算它们之间存在着神秘感应,以某种原因观测了a,b就能感应,那假设a与b距离达到十万光年,二者又如何瞬间通信?
这不符合相对论。”
台下寂静无声,突然有支持者高呼,“我们抓住了量子力学的‘小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