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亚历山大不这样想,他不迷信权威,只相信自己,他认为这可能是种粒子!
他巧妙的改变了泰勒斯的实验,在阴极射线管的前方加入了一个振荡磁场,并在磁场前加了一个荧光屏。
改变磁场的强度,测量荧光屏上粒子的位置,就可以计算出这颗粒子荷质比,也就是带电量和质量的比例。
亚历山大在大学期间一直精修数学,在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一切的努力皆有收获,他通过极其复杂的演算,得出这种粒子带负电,其质量也远远小于原子。
所以这是一种崭新的粒子,他撰写了一篇论文《阴极射线》,在结尾处写道:“伟大的传火者艾斯大人曾借助大源的恩赐,‘看’到原子的内部解构,也就是原子核与电子的模型,今天我用阴极射线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漆黑的原子内部,确实存在着一种更小的粒子,那就是电子!
凡人也可以探索微观,就算我不是黄金巫师,只是一位普通的凡人,只要有足够的力学和数学修养,就有可能发现电子。
我们打开了一闪崭新的大门,就算没有优异的巫师资质,甚至没有巫师资质,哪怕是凡人,也可以通过复刻这个实验证明电子的存在。
数学和基础力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眼睛,它让我们获得了十环巫师借助大源才获得的力量。
正如艾斯大人所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将用基础力学和数学丈量万物!”
微弱的大源反馈,虽然不强,但足以让亚历山大晋升传说巫师,虽然不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电子的人,但是他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巫师们第一次真正打开原子漆黑的大门。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论文发表在《魔法》的一刻,亚历山大这个一文不名的巫师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热词。
第七十五章 黑体
这就是亚历山大无法加入好友格尔多罗计划的原因,他在微观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阴极射线的伟大发现,也用凡人的方式,从凡人的角度证明了电子这个比原子更小粒子的存在。
比之这个已经被艾斯“看”到的结果,亚历山大给出的另一个信息或者说信心让人们重燃了热情。
在星河联盟的驻地,第一学术之环,关于亚历山大和《阴极射线》的讨论成了最时髦的事情。
所谓的学术之环,其实就是巨构建筑“环状世界”,将整个恒星系甚至临近恒星系的几乎所有物质利用起来,建立了伟大的一体化金属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