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了晚上,可怜的某人便是会被云玉真主仆踢出房门,让某人好生纳闷,心中暗道:“真是有了儿子不要老子!”
某人便是愤愤入了卫贞贞的房间或者是婠婠房间,寻找心灵慰藉。
日子如水流淌而过,宋师道南征大胜而归,率军而返,他也非是回到宋家,而是回到扬州,此刻金陵犹未竣工,扬州所在,便是如同都城一般,事实上,除了将要竣工的金陵,中土神州,扬州依然是最大的城市,在那些海外胡人眼中,扬州是庞然大物,如同天神的居所一般。
斯时,《江南时报》、《大夏日报》诸多官方或是民间报纸都是大肆报道一番,更是将历朝开边抗敌之事洋洋洒洒分列而出,从始皇派蒙恬被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收复河套开始,到汉武雄风,霍骠骑封狼居胥诸般事迹,向着大夏百姓一一道来,让大夏百姓知道昔年华夏雄风。
朝廷纷纷宣扬此时,江南诸多学堂、道场均是为学子讲解其中典故,儒林士子,无不弹冠相庆,纷纷撰文称道,刊登于报纸之上,为朝廷喉舌,其时,报纸上,文章繁多,俱言其时,为一时之盛事。
当时在扬州的波斯商人,黛绮丝兄妹的仆人高卢比有幸见到此事,在他给黛绮丝兄妹的书信之中写到了这件事情,“……当时整个大夏皇朝都处在一种激荡的神情之中,所有的人,无论是贵族官吏、诗人政客、贵妇小姐或者是下层百姓,贩夫走卒,无不为此事(南征得胜而归)激动万分,报纸上都是诗人的诗句,洋洋洒洒,让人叹为观止,而大夏的百姓也在思念他们先祖的丰功伟绩和赞誉战事的胜利中,渴望着重现他们先祖的荣光……”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战争,显示自己的勇武……”
更妙的是,这些史实更是成了坊间故事,酒肆茶寮中说书人口中故事,引得百姓纷纷叫好,当然,宋师道南征的事情,也是被编成了话本故事,流传坊间,至于其中虚实,某次,宋师道于一间小酒馆喝酒,酒馆有说书先生,那说书先生手持梨花木板,敲打着桌子,讲的正是宋师道南征。
宋师道细细听来,越听脸上神色越红,几乎以为故事中的宋师道并非是他。
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很有效,大夏百姓耳濡目染,均有投军报效国家之心,青年俊杰更是高呼陈汤之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我等当投笔从戎,效当年霍骠骑,直取匈奴王庭!”
所谓民心如水,大夏倡导武道,精武道场遍布大夏治地,就算是岭南偏远之地,巴蜀新归之地,也是有精武道场,道场之中传授弟子武功、教导弟子武德。
武者,一身武功所为何物?下者强身健体,磨砺意志,上者,保家卫国,卫我河山。
武风大盛,民风彪悍,此为大夏所倡导,而大夏更是倡导武德,保家卫国,丹心报国的观念,而伴随这次南征大胜,正是可以大肆宣扬忠贞之事,为百姓传说报国的理念,春风化雨,不着痕迹,却有着很好的效果。
民心沸腾,民间百姓纷纷思武事,报国投军之念大盛,而这一切都在南征军班师,归来扬州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第四九节 礼物
“那一天,整个扬州都沸腾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放眼望去,黑压压的,都是人头,那些人身上穿着各种不同的衣服,有穿着上等的绸缎的富贵人家,有身穿官府的官吏,有美丽的官家小姐,也有小家碧玉,当然也有好像你卑微的仆人,高卢比一样的外国人,那样浩大的场面,只有在天神的国度才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