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云兄,小弟并无别意,请别误会。”文俊微笑着打断他往下说,又道:“诸位云天高义,小弟心领就是。双凶一霸不用诸位费心了,他三人已经埋骨荒林之中啦!”

“啊!”云彪高兴得一蹦而起,脱口惊呼,并大叫道:“谢天谢地!不!谢谢老弟你替武林造福,把那三个妖孽诛去。请问兄弟你今后行止如何?兄弟与诸名子弟希望能为你效劳。”

“请代小弟向诸位大哥致意,近期内小弟须西上访友,日后有暇,当专诚向诸位问好。”

“双凶一霸虽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难保没有他们的余孽,重新横行江湖。”

“小弟师仇已报,不再过问江湖是非,随他们去吧。而且小弟须克期赶路,不能耽搁。”

“这样罢,请梅兄弟在荆州勾留一日,他们渴望一见兄弟你的风采。至于余孽的善后,不劳挂心。兄弟先告辞,一个时辰后再来促驾,咱们欢聚一日,亲近亲近。”

“云兄,请记住,双凶一霸的死讯,千万别往外传。还大一事行祈拜托,玉面罗剎与红燕子母女,小弟已答允不再伤害,予她俩一条自新之路,尚望诸位成全。如云兄应允此两事,小弟既与诸位盘桓一天。”

“全在兄弟身上。”云彪拍胸承诺,又道:“一言为定,等会儿见,告辞。”

第二天清晨,文俊独自束装就道,出南津关径奔白鹿岭。他要祭告恩师在天之灵,同时到峡谷探省恨海狂人。

当天午后,云彪与一群英雄好汉们,分批上船下航。一个个磨拳掌兴高采烈,像是有大事待办。

黄山,在江南省真是大大有名,虽三岁小儿,亦以这座名山能座落在江南省而骄傲。

这座皖境三大名山之一的山岭,在徽州西北,原北黟山,与南面的黟山遥遥相对。大唐天宝年间,正式名为黄山。山共三十六峰,以天柱为最高。

每一座名山,大概都有一座甚么“天柱峰”,黄山自不例外,最高那座峰头就名为“天柱”。其实天柱峰并不太高,海拔不过五千尺,名之为天柱,未免过甚其词,形容得太过火了些。

大明嘉靖三年十月初二日午时正,天柱峰头突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其中僧道俗俱全,每一个人都有一身出类拔萃的身手,要让人知道他们的身分,准教人吓得打哆嗦,或者肃然起敬,打躬作揖唯恐礼之不周。

峰顶靠南一面,三株巨松之下,六个人团团坐定,似在商讨一件极为机密的大事。这些人中有几个熟面孔。

正北盘坐着武当掌门玉道人道全,他的右首是昆仑派掌门龙虎真人至清,左首是崆峒的掌门乾坤一剑玄真。三个三清羽士,志同道合自然的坐在一处。武林中大名鼎鼎的玄门三大剑派全都到了。

西南角危襟正坐着,一个年近百龄的老和尚,雪白的长眉直垂至颧骨以下,满脸皱纹,显得清瘦而又朗健。他就是宇内尊祟,卓行超绝的少林目下掌门,长眉佛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