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此时,曹操才忽然忆起天机隐侠──庞德公给他的临别赠言:“海纳百川之成其海,只要公子心胸如海,又何愁百川不来归附哉?”曹操心中不由十分感慨,暗道:我当日错杀吕伯屠一家,虽为势所逼,但亦是心胸不够阔,疑心太重之故,才白白失去陈宫这一位人才……可惜,可惜……心中感慨叹息不已。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曹操极力抑制自己的多疑心性,虚怀待人,广纳人才,为他的大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九回 方天画戟

当日,董卓于朝中按剑逼朝中大臣废立汉帝,司隶校尉袁绍曾毅然挺身而出表示反对,几乎被董卓杀害,袁绍一怒之上,于宫门挂印弃官而去,袁绍返回故乡河南的汝阳,之后又前去他袁家势力最大的地域──冀州,出任董卓为收买他而封的渤海守之职。

袁绍在勃海,秘密招兵买马,很快便建立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成为袁绍与天下英雄争锋竞逐的本钱。他的胞弟袁术,原本任朝廷的虎贲中郎将,见其兄出逃,亦逃亡到河南的南阳地区,招兵聚众,经过一番励精图治的整顿,终于成了当地的土霸王。

袁绍心中极恨董卓,因此接到曹操所发的讨伐董卓檄文,便聚集旗下文武将官,统带大军三万,离开渤海大营,前来与曹操会合。

袁绍大军抵达陈留(在河南开封地区陈留县),曹操当日便与袁绍会面。两人曾于朝廷共事,又一同入宫诛杀宦官,志趣相投,谈笑甚欢。而且两人均受董卓逼害,对董卓同仇敌忾,因此二人很快便商妥,共发讨伐董卓檄文,号召天下各州郡地方统帅,出兵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很快,讨伐董卓的檄文,便向各州郡发下去了。

这一篇讨伐董卓的檄文大意道:“今绍、操等以大义告示天下:董卓欺骗天地,弒君灭国,淫乱宫廷,残害生灵,恶如豺狼,罪行滔天!我等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志扫清华夏,剿除群凶。望各地回应,各举义兵,共讨国贼,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安抚百姓。檄文到日,请即奉行兴兵。”

讨伐董卓的檄文,说得大义凛然,令人振奋。各地州郡豪杰,纷纷响应。

第一路诸侯,是袁绍之弟,南阳大守(河南南阳地区)袁术,统兵二万,前来会合。

第二路诸侯是冀州刺史(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地区)韩馥,带兵一万,前来会盟。

第三路是颖州刺史(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孔伷。统兵一万,开赴陈留。

第四路是衮州刺史(北部、山东西南部)刘岱,统兵一万五千,前来回应。

第五路是河内太守(即河南腹地)王匡统兵一万,响应讨伐董卓。

第六路是曹操军所在地的陈留太守张邈,派兵加入曹操的军队。

第七路是东郡太守(今河南淮阳地区)乔瑁,兵力有一万。

第八路是山阳太守(山东省金乡县一带地区)袁遗,带兵一万,前来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