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虽然不似最开始那样畏惧赵禹,在他面前也难做到侃侃而谈。见赵禹一副神色不善的样子,忧心道:“你要做什么?难道真要派大军去围攻殷六叔?这断断不成!”
赵禹嘿嘿笑一声,扯过一匹空马来,说道:“我去会会你那侠义心肠的殷六叔,你若不想他死在滁州城,就跟我去看看吧。”
闻听此言,张无忌左右为难,既怕自己厮混在明教中会引得殷梨亭失望,又怕赵禹当真杀了殷梨亭,一时间踌躇难决。
赵禹知他心中忧虑,随手抓起一把草木灰抹在他脸上,拍手道:“这样子,就天衣无缝了,你那殷六叔不会认得出你。”
其实张无忌离开武当派已经三年有余,相貌也有了很大变化,最要紧是气质再非病恹恹的懦弱样子,只要不是迎面撞上该不会被一眼认出。他真怕赵禹恼火起来杀了六师叔,便装扮一番上马与赵禹一起回城。
之所以绕个路带上张无忌,赵禹心里也存了一个不善念头。此番去叶家,能不动武自然最好,但那殷梨亭若冥顽不灵,赵禹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否按捺住不出手教训他一顿。带上张无忌是让他做个见证,若真招惹来张三丰那老道士,也好有个说辞。讲到底,他对张三丰这乱世人瑞终究是心存忌惮,不想与武当派结下难解的仇怨。
滁州虽不混乱,街面上却冷清无比,五行旗虽作出许多努力,但本地民众仍疑虑重重,不肯全然接受明教的占领。若要破冰,莫过于将本地士绅拉拢过来。
来到滁州城后,赵禹一直深居简出,除了处理熟悉诸多事务,便是出城直奔军营,因此滁州城中识得他的人很少。这番出门,几名亲卫皆换了寻常衣衫。赵禹也不能确定此行能否善了,因此倒不好闹得合城皆知。
叶家宅邸位于城南拓碑巷,据说故宋时大文豪欧阳修曾宦居于此。无论是否真假,拓碑巷左近倒聚居了滁州许多士绅。
转马入了巷子,赵禹便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同。道路两沿虽然皆是宅门紧闭,但却能听到门后有压抑的喘息声。略一思忖,他便猜到应是巷子中人家在观望今日叶家的选择和遭遇,作为自家日后态度转变的参考。
有了这个发现,赵禹对那突然冒出的殷梨亭越发厌恶,同时也明白此事若处理不当,自己再要得到滁州士绅的归附势必更加艰难。
叶家大宅前门大开,门廊正中摆了一张四方案几,一名三十余岁青衫中年人端坐在案几后,一柄长剑横放在案几上。
赵禹回头看到张无忌一脸欣喜忐忑的样子,便知此人应是武当派的殷梨亭了。他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殷梨亭生得也算俊雅不凡,哪怕身处敌城仍能保持表情沉静,不愧是张三丰的亲传弟子。
因为知晓纪晓芙之事,赵禹忍不住将殷梨亭与杨逍相比,两人相貌各有千秋倒难分出个高低。只是杨逍总有一股孤愤落寞的气质,却是殷梨亭难以比拟的,或许这也是令纪晓芙不悔的原因吧。
殷梨亭见到这一行人在府门前徘徊,开口道:“少年人,此处是非之地,你们快些离开吧。”
赵禹下马来,走到殷梨亭面前,笑道:“噢?我见城中行人虽不多,但都算得安详,怎么就成了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