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并没有得意的神色,只是陈恳地道:“臣一开始询问那些耕民的时候,他们大部分也不知晓这些土地是谁的,所以只能是寻乡中三老亦或是里长之流而询,好歹他们也能知道一些情况,虽然他们有些人也是一知半解……”
“结果如何?”
刘备似乎显得有些忐忑:“陛下,现在这些地方的望族,为了垄占土地,因而开始妄报朝中人为靠山……光是臣探查的这些土地,据传就有大司马的,大鸿胪的,宗正的,光禄勋的……甚至,还有传言,有一些土地是皇后的。”
刘琦闻言,不由眯起了眼睛。
“皇叔觉得这事可信吗?”
刘备摇了摇头:“不可信,但事情必然是有所出处……陛下还需严防,毕竟陛下刚刚登基,地方的人还只是在试探阶段,若是不加以管制,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臣不敢想。”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叔叔侄儿
刘备的语气颇为沉重,让刘琦的心中有一些不安。
他细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自己刚刚登基,刚刚改革,所有的政策和规矩都是重新立定,可以说在这种时刻,地方所有的人就算是有动作,一定都是小心翼翼的,瞻前顾后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肆意妄为,会带给他们什么后果。
但随着时间愈长,经验积累的越多,人的胆子就会愈发的大,干的事情也会愈发的过分,人类繁衍数千年,每一个时代的制度都是在针对漏洞做出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眼下,刘琦的新政在南阳郡刚刚施展不过数载,如今他骤然登基,新下的政策就开始被地方的人借用朝廷中的势力找漏洞了。
就像是察举制一样,刚开始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是用来取代世官制。仔细想想,察举制对于世官制来说,还真是一种进步空前的改革,就刚刚设定时来说,一定是最好的政策。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察举制的弊端开始不断显现,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最终成为颠覆大汉朝的根本原因之一。
刘琦的政策是好的,不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分税制,都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这些新的制度,肯定会产生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