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笑呵呵地道:“果然如此。”
“文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贾诩摇了摇头:“不是老臣知道,而是老臣也到了这个年纪,那士燮比老臣还大十几岁,到了这个年纪,有些事早就该看清了、看透了……他虽然出生于交州,但自幼游历中原,深知南北差距,也向往中土生活……离开交趾,北来中土,过读书涉猎的惬意生活,岂不是比在那莽荒之地,日日受惊,又担心被陛下猜疑来的要强?”
刘琦闻言笑了:“看起来,贾大夫对这些年纪大的人,还是比较了解么。”
贾诩道:“谁让老夫我,年纪就是大呢?不知陛下对于士燮,打算如何处置?”
刘琦道:“朕刚对尚书台授意,让尚书台代朕书信一封给士燮,让他在襄阳,成都,长安,汉中等地,任择一地养老。”
“陛下没让他来雒阳?”
刘琦笑道:“那么大年纪了,让他们来雒阳作甚?这不是给老人家找不痛快么。”
贾诩点了点头道:“陛下仁义,着实令人敬佩……不过事到如今,还请陛下暂时收回成命,着士燮全族来雒阳。”
刘琦闻言心中一惊,接着他想明白了。
“原来如此,文和是想让那士燮来雒阳……作为与袁谭接洽的中间人。”
贾诩纠正道:“确切的说,应该是士燮一族作为中间人。”
“那,朕应该如何行事?”
贾诩笑道:“天幸士燮向陛下请呈回返中土的事情,并无太多人知晓,陛下应立刻下令,严密封锁之事,不可再向外透漏,然后方才好行事。”
刘琦点了点头,道:“这个是自然的,只是此事封锁之后,朕又当如何行事?”
“自然要与士燮做沟通,请士燮协助此事,当然如何让士燮信服,只要士燮愿意帮忙,依此老的能耐,想让袁谭入套,应是易如反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