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长叹口气,道:“好吧,伯瑜,就算是你想的多,想的远……但是,这个诸葛亮,他才多大啊?这以后的事,谁又说的准呢?他将来又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就妾身看来,大司马,徐卫尉,荀司徒……或者是蒯太常,商量这种事,找这几个人,都比找他要来的稳妥吧?”
刘琦摇了摇头,道:“昭姬,你错了,你眼下看到的这些朝廷重臣,是朕用来平定天下的,是朕这一代的人,但是朕告诉你,再过十年或是十五年之后,咱们大汉朝的中流砥柱,是尚书台中朕圈养的那一批妖物少年!这些人完全有能力兴旺三朝……但朕要在这些妖物中,寻出一个能够让朕完全信得过,同时又有能力管得住这批妖物的人,而这个人,非诸葛亮莫属。”
蔡琰吃惊的长大了嘴,不敢相信的看着刘琦。
这叫什么话。
“唉,罢了,跟你说,你也是不会明白的……再过些年,等你年过不惑之后,你或许就会明白朕的话了。”
第九百八十六章 邺城方面的苦恼
诸葛亮离开了皇宫之后,没有回家,而是立刻前往卫尉徐庶的官署。
徐庶身为卫尉,除了负责皇宫的安全,执掌仪仗军器等事之外,还负责统帅卫士署的谋报和流言工作。
两人在卫署见了面,诸葛亮也不客套,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徐兄,亮此番前来,乃是有家国大事,需要你相助一臂之力。”
徐庶似乎早就猜到了诸葛亮的来意,遂道:“令君是想借卫士署一用吧?”
诸葛亮见徐庶一语说破他的来意,心下赞叹不已。
年纪轻轻的能被刘琦委以重任,确实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陛下今日着袁谭与赵云共同在京师操练屯骑营,并将接下来对袁诸事统统都交给了亮,但若没有卫士署的帮忙,则事难成。”
徐庶是聪明透顶之人,他明白诸葛亮借用卫士署,针对的是远在河北的邺城伪朝,而卫士署最为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能善用流言蜚语,蛊惑人心。
不论是在哪个年代,能够控制话语权和舆论导向的人,基本就等同于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