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您这是为何啊?不就是印书吗?陛下要印,就让他印好了!咱们管不了他,自己不参与不就完了!”堂溪成不明所以地问道。

杨彪摇了摇头,道:“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堂溪成替杨彪梳理胸中闷气,道:“敢问杨公,陛下此举,到底深意在何?”

杨彪闭着眼睛喘息,慢悠悠地道:“老夫就这么跟你说……自古以来,经学名著,皆为各家珍藏,诸家代代相传,本门学派不予外人,我朝百多年来,识字之人虽多,但能靠识经举孝廉入仕者,毕竟还是十门仅一,如今经学如此开放,天下能学经者将遍地都是,我儒林世家再想凭经入仕,只怕是难上加难了。”

第九百四十章 断根

杨彪的意思堂溪成明白,经学世家掌握着这个时代最为稀有的经学资源,在察举制和入太学的制度流程牵引下,这些世代小心翼翼保护着传经的家族,等于攥着通往仕途的独有通行证。

这是他们在大汉最重要的筹码——仕途垄断。

但是现在,刘琦现在却要将这些百余年来,被他们小心翼翼保护的珍贵资源放开往民间。

物以稀为贵,家传经卷注释的珍贵,就是在于它的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但如今,印刷行业的突然问世,将彻底打断这些士林家族对文化的垄断机制。

堂溪成一边替杨彪抚胸顺气,一边道:“杨公,其实你也不用过于生气,陛下推广造纸和工坊,要刊印经学,那是他的事,我们管不着他……但我们自家代代相传的经学典释,咱们就是不拿出来刊印,又能怎样?陛下还能逼着我印不成?”

杨彪的脸上露出了苦楚之色:“陛下他现在就是在逼着咱们主动交出来印啊,而且是越快越好,咱们现在若是不印,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纵然想拿出来印,只怕都没有人会愿意给你印了啊……唉!”

堂溪成大惑不解:“这,这是为何?杨公此言,恕小侄不甚了然。”

杨彪攥着堂溪成的手,道:“贤侄,你还是太年轻啊,不及陛下深算,更不及他的狠毒……汝父典公昔日在世之时,与蔡伯喈等共同正定六经文字,立石碑于太学门外,当时六经碑文当采用何种文体,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争执不下,几乎都要酿成整个士林界的巨变!”

杨彪所说的事情,是指堂溪成的父亲堂溪典,在熹平五年与蔡邕等人共同正定了熹平石经的文字,立于太学之外,供天下士子抄阅。

“那个时候,熹平石经问世,六经石碑最终决定采用了今文体,可谓是一举奠定了今文体在六经学界的正统地位,如今陛下要刊印经文广布于世,还设立了什么版税制度。”

“他先行推广的就是蔡邕和荆州学派的经学典籍,贤侄试想,先行刊印并推广于世的经文,随着普及越广,定会为万人所追捧,并视之为正统经文的代表……当年熹平石经上的经文为天下士子抄阅自读,越传越广,越传越正,其他字体的六经,逐渐便都是旁门了,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