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的细思,司马防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为父这边的人脉也供你使用,这来回劝进的奏疏,你想用什么方式,用什么人来办,为父都尽量助你完成。”

这是司马防给司马懿最后的答复。

司马懿见司马防答应了他的请求,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他很快想到另外一件事。

“父亲,那个……为了司马氏的名头,要不要逐我出门墙啊?”

“放屁!你想的倒美!那刘伯瑜为了认亲爹,连皇帝都不做了,你如今想不认我这个爹……不可能!”

司马懿闻言笑了。

……

接下来的事情,都是温县司马氏开始一手操办。

由左侍郎徐系上表,奏请刘琦登基,同时附和的各地臣子多达百人。

接着,刘琦府邸中新任的掾史司马懿代表刘琦,草拟了所谓的自拒之书,大概意思是刘琦自己表达他不论是人望和才德都不达标,不能继承大位。

但臣子们并不买账,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份劝进之书,这一次联名的各地官员更多,多大三百七十七人。

新任掾属司马懿再次代表刘琦婉拒,并草拟自拒之书。

随后又是第三次,而替刘琦代写的依旧是司马懿。

三请三辞的劝进与辞退之书,很快就传遍天下,同时司马懿的名字也开始声名鹊起。

朝中一众文武都是人精,这当中掀起风浪之人,到底是谁,他们心中自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