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视公瑾,乃是当世英杰,若是在江东待得不如意,可来荆州,刘琦必以厚任委之,不知公瑾意下如何?”刘琦出言试探道。
周瑜礼貌地笑了笑,摇头道:“周瑜与伯符,乃是至交,得伯符引荐而入江东,虽地位不高,但兄弟同在一处,甚感顺心,荆州虽好,怕是不适合周瑜,君侯好意,周瑜心领了!”
刘琦点了点头,并没有过多地拉拢。
周瑜和孙策的感情很好,类似于同窗发小的那种,想要挖他背叛孙策,并不容易。
“可惜了,可惜了。”刘琦并不多做赘言,只是摇头笑道。
“君侯,周瑜年轻识浅,有一事相询,不知君侯可愿相告?”
刘琦心中暗道:“正题来了。”
“公瑾有话,但说无妨。”
“敢问君侯之志?”
刘琦哈哈一笑:“我的志向,很难猜么?我既姓刘,那自然是匡君辅国,中兴汉室了!”
周瑜又问道:“那在君侯来看,当今天下,谁是阻拦君侯中兴汉室之人呢?”
刘琦不答反问:“那依公瑾看来,何人是中兴汉室的大敌呢?”
周瑜哈哈一笑,抬手指了指北方。
其意毫无疑问,不言自明。
刘琦轻轻的点了点头,道:“公瑾之言,是也。”
周瑜又道:“那敢问君侯,今后若是汉室果真中兴,天下安定,民生富足,那君侯对我江东,当行之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