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此时正在兖州和豫州边境大力发展屯田,筹措粮秣,休养生息。
陶应的书信送来之后,曹操对于进攻还是防守,心中非常的犹豫。
他去年刚刚平定了兖州之乱,但治下的兖州确实一片焦土,同时更因为张邈与陈宫等人的反叛,使得曹操不再相信兖州的士人系,麾下需要士族来担任的官职出现了大量的空缺。
在这种关键时刻,荀彧向曹操提出了一个意见,就是派兵入驻豫州,并启用豫州士人作为曹操麾下官吏的主要构成。
兖州的士人不能为曹操所用,那就只能去用豫州系的士人了。
而想要用豫州系士人,首先就是要入主豫州,占领豫州主要的郡县,这样本土士族才能够放下心中的疑虑踏实地跟随曹操。
这也就是曹操派兵进入豫州的最主要目地。
但豫州近些年来,经历的战祸也不少,不论是人口还是农业经济,都衰退得比较厉害,曹操占据豫州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恢复豫州的农耕,治理内政。
首先他要先保障手底下的人能吃上饭,减少人口的外流,让豫州和兖州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不然这两州之主他坐得也是极为难受的。
曹操目下虽然忙的焦头烂额,但总体来讲,其势力却是在快速发展并增强的,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和颍水地区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这里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底蕴丰富,虽然目下因为战乱而处于低迷,但一旦有机会,中原地区的恢复能力却还是异常迅速的。
在曹操致力于恢复中原地区经济与农业的节骨眼上,徐州的陶应却来向他示好求和。
曹操的政治敏感度很高,他瞬时间就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这或许是取徐州的大好时机。
但是当他向手下的一众精英文士们咨询意见的时候,等到的却是清一色的反对。
从荀彧,到程昱,到戏忠,到毛玠,再到当年从长安回返家乡,后又经荀彧推举来到曹操麾下的钟繇,无一例外的都反对曹操在这个时候兵进徐州。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兖州和豫州目下都在恢复时期,百业待兴,发展内政恢复民生才是首要的大事,再行征伐不是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