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商道:“镇西将军横跨荆,益两州,乃是当世英雄,他从刘荆州治学,心中常挂念这天下有名望的经学贤士,琅琊诸葛家乃是士族名门,镇西将军久仰大名,他希望诸葛家能够去往荆州,安居乐业,治学为官,这也算是镇西将军为大汉朝保全了一个名门,这是镇西将军的初衷,仅此而已。”

诸葛玄心下感慨,道:“可是,袁公路先邀请我去往庐江,若是不应,恐为人所指。”

陶商道:“袁术志大才疏,如今占据江淮却横征暴敛,不懂体恤于民,而荆州乃是丰乐之土,被镇西将军保护的犹如铁桶一般,诸葛公只有去荆州,才能使家族安泰长存,您还是要考虑清楚才是啊。”

第七百一十章 诸葛瑾的理想

陶商的话说的挺真诚,而且也很符合当下的形势。

放眼烽烟四起的大汉朝,目下最为安泰的地方,也就是荆州,大批量的人口南迁,安居于楚,这事诸葛玄不是不知道。

相比于袁术的庐江郡,还是荆州这个世外桃源最适合安居了。

只是四年前,诸葛玄曾在荆州任刘表麾下属吏,但他并没有跟随刘表干多久,在初平二年就返回了徐州的的故乡。

所以对于诸葛玄而言,他内心中也对刘表也有几分歉疚之情。

如今又让他回荆州为官,他也着实落不下这个面子。

但是今天,陶商却代表刘琦,主动来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这让诸葛玄的心中很是舒服,同时他心中对山阳刘氏父子的感激之情更甚。

当天,诸葛玄就留了陶商在自己的庄园中过夜。

晚上,安顿好了陶商,诸葛玄随即让人将他的从兄的三个儿子召到了自己的书房。

诸葛玄的从兄诸葛珪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儿子,老大诸葛瑾,现年二十一岁,老二诸葛亮现年十四岁,老三诸葛均,十岁。

三个孩子年岁都不大,却都异常懂事明理,平日里不但肯学用功,且还知书达理。

诸葛玄回琅琊之后,除了主持家业之外,还一门心思的培养这三个侄子,特别是诸葛瑾和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