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太史慈心眼多,他略微一想,就知道刘琦绝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献出兵权,这背后一定是有隐情的。

“对各地的巡查如何?可是有感觉薄弱之所?”刘琦请太史慈喝茶,一边喝一边问。

太史慈缓缓放下手中茶盏,道:“眼下荆州东面,还真就是有一处软肋,恐随时被人攻破。”

“何地?”

“柴桑。”

第五百二十九章 蔡琰的难关

太史慈的话似乎是在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今的扬州刺史刘繇,被刘琦安置在了柴桑,用来作为荆州对抗东面敌人的前线阵地。

柴桑在历史上虽然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水师屯扎之地,但就地缘来说,这里其实离荆州更近一些,自古以来便有‘吴头楚尾’之称。

刘琦让刘繇屯扎在柴桑,一则可以吸引扬州的流民和士人,二则也可以作为前哨阵地。

若是孙坚想向江夏进兵,那柴桑便可以作为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在这里给对方排兵布阵,至少可以不让荆州本土受到损害。

这些战略意图,刘琦早先就跟刘表说过,但如今听太史慈的意思,柴桑的城廓不坚,防御似乎还有些薄弱。

虽然大概的原因刘琦能够猜度的道,但他还是想听听太史慈通过考察之后所带来的准确消息。

刘琦遂问道:“刘繇屯扎在柴桑也有一段时间了,为何还会防守薄弱?”

太史慈与刘繇的关系匪浅,他此番代表刘表巡查东方,也自然是特意去视察了柴桑的形势,因而对彼之情况深为了解。

他郑重地对刘琦言道:“刘公率领张英、樊能、于麋等人坐镇柴桑,本来是按照使君当初吩咐他的,收拢扬州本土的流民,屯田练兵,加固城防,以防孙坚……怎奈,江夏郡的黄祖,却一直未曾给予柴桑应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