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说完,众人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负责在阵前节制所有兵马的都护……还不是刘琦本人?

那这职务应该由谁担任?

刘琦来回看着众人,笑道:“这个都护,当由诸位推举!我手下的军尉,还有在场的诸人,只要是在场的,谁都可以被推荐,无需避嫌!诸位有什么好人选,大可直说无妨!”

所谓的都护,在东汉年间属于单任官职,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董卓上任后任胡轸为大都护,蜀国有李严为中都护,行都护之号,吴国设左右都护,其职权类比大都督。

刨除魏蜀吴建国之后所设立的都护官职,现在刘琦所设的这个都护,在意义上与董卓所设的都护相同,都是临阵所置的护军之职,在战时可以节制诸部,闲时就如同虚设一般。

而眼下对于在场的诸人来说,这个都护算是意义重大。

和庞德担任的那种在战时临时赶鸭子上架指挥作战的不同,现在设立一个都护,就等于把这个人的名头在三军中彻底坐实了。

一旦联军打败了董卓,那毫无疑问,这位联军的都护将会声名传于诸州诸郡,说是名满天下也绝不为过。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争都护

厅堂内的人此刻都不说话了,他们彼此互相对望着,各自心中都在盘算着。

这些人全都是因为当初与董卓有旧怨而集结起来,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利益的驱动而聚集在一起的。

他们目下最需要的切实利益是什么?

每一位豪帅、渠帅、羌帅都不相同,他们当中很多人需要粮,而有一些则是需要扩充兵马,而对于一些屡屡被欺压的羌族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生存与政策的拓展空间。

但在汉末,想要取得这些资源的最佳捷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名望。

一个人的风评与他这个人在汉末这混乱的时代能够取得的资源数量是息息相关的,不论这个风评是好是坏,但首先你得替你的名头打出个响来。

而当下,刘琦所要设立的这个大都护,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