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却不服输,她身子轻轻前探,认真道:“难道琰儿是一个女子,便不能做你的臂助了么?”
说罢,却见她从凉亭中一直放置的一个小木箱中,拿出了简牍,放在桌案上,道:“这些东西,难道就不是你的臂助帮你做出来的?”
刘琦先是一愣,接着伸手取过桌案上的那两卷简牍,展开来看,恍然道:“这不是《后汉书》和《汉记》的拟稿么?”
蔡琰微微笑道:“当然了,府君难道忘记了我这次专门来此是做什么的么?琰儿奉刘荆州之命,特来此处,与刘府君核定两记的初文,然后再回返荆楚,加以改良,继续深拟。”
刘琦恍然的拍着额头,笑道:“正是正是,险些连这件要事都忘了……”
说罢,他抬头看向蔡琰身后的那个小木箱,奇道:“就只有这么一点么?”
蔡琰掩嘴轻笑道:“想什么呢?小女子此来,可是带了好几车的简牍来,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其余的,都在郡署的内库放着呢。”
“原来如此……”刘琦恍然地道,然后突然脸色一垮,叹道:“这么多需要审阅的内容……难道都需要我一一过目?”
蔡琰认真地道:“依我看,本来是不用的,但刘荆州有令,让我看着你,一定要你一字一句的看完。”
刘琦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
“这么多的内容,我得熬多少个通宵才能看完?”
蔡琰却很是自然地道:“又不是你一个人看,琰儿奉刘荆州之命,监督于你……自然是咱们两个人一起通宵熬夜才是。”
第三百九十四章 阳奉阴违
荆州,襄阳。
庞德公和司马徽来了襄阳向刘表进献《汉记》与《汉书》的初稿之后,便被刘表热情的留在了襄阳,并每日饮宴,一同谈经论古,彼此交流经学,言古说今。
刘表当年,本就是极度敬重庞德公之名的,只是当时的庞德公一直不尿他这一壶,屡次招募而不得,最终反倒是因为刘琦认了庞德公为老师,方才使庞德公和司马徽进入了长沙学宫,成为了刘表兴学办学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