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距离襄阳的距离较远,刘表的任命就是下来了,从荆州那边来上任的郡守抵达南郑,怕是也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刘琦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父亲最后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就目下的形势看,只有让文聘镇守汉中他才会放心,而文聘一旦离开襄阳,毫无疑问,就是自己手下的精将们前往襄阳替刘表分忧的时刻了。

至于应派往荆州何人,刘琦的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

最为合适的人选,毫无疑问,就是太史慈。

……

当刘琦将自己的想法对太史慈诉说了一遍之后,太史慈有些沉默了,他并没有着急向刘琦作答。

少时,方听太史慈慢慢言道:“府君,其实末吏还是希望能够跟在您的身边。”

刘琦摇了摇头,道:“只是跟在我的身边,未免太局限了,子义,咱们这些人都是要成大事的人,不可肆意耍小性子,如今整个荆州,襄阳的中军乃是我军最强也是规模最大的军队,你前往襄阳助严君领兵,不但从此可一举进入襄阳上层,同时也对你个人的履历有莫大好处。”

“君不见文聘便是出自襄阳中军,得到了严君的信任后,目下就已经有资格独挡一面,坐那一方郡守……子义,你是我目下最勇武,最善谋,最精通兵士的左膀右臂,你若是能够前往襄阳,我相信不出两年,你在荆州的地位和声望,怕是不会在黄忠和文聘之下,此举对你好处甚多,难道你不明白我的一片苦心么?”

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加蜀人的权力比重

太史慈不是愚钝之人,更非莽夫,相反的,他是个彻彻底底的聪明人,从他当年在雒阳办的那件事诓骗青州刺史信使的事情看,就足矣说他是个心思狡诈之人……心眼儿多着呢。

这样的聪明人,是不可能不明白刘琦话语中的深层次含义的。

可既然明白,那他为何还要这般扭捏,表现出一副不愿意去襄阳的样子?

这是因为太史慈是明白分寸的……刘琦让他去襄阳,是提拔他,重视他!他心中很是清楚,平心而论,他也非常愿意去襄阳走更高的仕途,毕竟人活在世,谁都想做个人上之人,好好的干出一番大功业,谁也不想庸庸碌碌的过完这难能可贵的一生。

去襄阳发展,很有可能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然话虽如此,可刘琦算是太史慈人生中的贵人,是让太史慈走到今天这个高度的存在,也是他心中早就已经认定的英雄主公……就算是刘琦要让他去襄阳,太史慈也一定要表现出不想去的样子——这是主公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明哲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