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荆州军会乘着两方军势疲惫而乘虚而入,但诡异的是,刘琦和黄祖在抵达了安陆附近之后,便不再行军,而是原地安营扎寨,荆州军陈兵于汝南边境,没有丝毫想要强攻二袁兵将的意思。

鲍信、刘岱、周昂等人乘此时机按兵不动,固守其部所在的上蔡县休整军队,意图再觅良机。

不过与鲍信等人相反的是,以陈兰,雷薄,张勋,桥蕤等为首的袁术军战将,眼见鲍信和周昂等人罢战,刘琦和黄祖却不动兵,竟然是有些忍耐不住了。

他们蠢蠢欲动,将目光盯在了刘琦和黄祖等人的身上。

其实倒不是袁术军麾下的这些将领不懂得寻机再战的道理,实在是他们过分的急于建功。

眼下在汝南郡中的这些袁术军战将大概分为两系。

一系属于袁术麾下的旧部校尉,即陈兰,雷薄等老一系人马。

另一部是刚刚在寿春归于袁术帐下的淮南系战将,以张勋,桥蕤,乐就等淮南系为主的人马。

这些淮南系人马刚刚投奔至袁术麾下,建功之心自非等闲。

他们需要打几场胜仗,来巩固他们在袁术军中的地位。

而新加入的淮系兵将太多,自然也给袁术军中原有的老牌战将增加了不少的压力。

经过了与鲍信,刘岱等人的几番交战,袁术军的诸位战将虽然立下了些战功,但在本质上而言却没有什么巨大的突破,汝南的形势依旧未定,时局依旧是变幻莫测。

而当此时节,若是能够将新进入汝南边境的刘琦军杀败,则无疑于是一项可以向袁术请功的资本。

抵达安陆的五日之后,黄祖麾下的斥候回报,说是袁术手下的诸位战将开始将兵卒南移。

他们表面上似乎是在南下,与鲍信,刘岱等人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养兵歇息,但刘琦知道,他们真正的目地,其实是要进攻己方。

毕竟,在袁术麾下的诸将眼中,自己这种不足双十的黄口孺子,要远比鲍信等名将要容易对付的多,相对的也好拿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