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兵士虽少,可隐匿于其军中的战将,他却带了不少。
黄忠和文聘两名校尉重将,被留在襄阳防备袁术,成为了刘表的左膀右臂不可轻动。
贾龙,严颜等益州军系被安排在樊城,与襄阳的刘表互为策应。
张允,典韦,李典,黄叙,魏延,张任六名战将则随行刘琦。
他们六个眼下名气都不高,却在关键时刻可堪大用。
剩余的都是治学文士和屯田之民,便无需赘述。
……
刘琦的队伍走后不久,刘表接到了三份缣书,都是分别从雒阳,长安,渔阳郡送过来的。
第一封乃是雒阳的陈王刘宠送来的,此老前番已经从陈国率兵抵达了雒阳,替天子牧守雒阳。
但是对于这位六十岁的储君来说,眼下司隶的局势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
董卓迁都后,虽未如同历史上那样的大肆焚烧司隶之境,但却坚壁清野,烧田地毁仓禀,弄的河南尹出现了大批的饥民流民,各县因粮食短缺而纷纷暴乱,形势告急,甚至有大批的流民东向或是北上加入黄巾。
况且雒阳西有董卓,北有王匡袁绍,东有兖州诸小强,南有袁术……
说实话,刘宠眼下觉得日子过得并不舒服。
为了能够缓解压力、得到外援,刘宠置书于刘表,恳请加入宗亲之盟。
眼下刘焉已经被归于反贼的范畴,宗亲之盟中只余刘表和刘虞二人,一南一北虽遥相呼应,但却颇有些势单力孤。
如今若能有刘宠加入,便可算是弥补上了刘焉的空缺,扩大宗亲盟军的实力。
这可是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