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的眼睛眯了起来,声音中透着一丝冷意。

“他一定会同意的,董卓废了太学,就是想断了天下士人进路,我上谏此奏疏,他恐朝中士人以之为柄,要他在长安补录《汉记》,呵呵,到那时候,天下名儒为了能让各家流派立宗,必不畏死,皆纷纷去往长安,岂不是将长安又变成了一个雒阳?”

刘琦一下子想起上雒之时,那各家士人为了报复董卓,以保存雒阳为借口,拼命上谏的情形了……怕是董卓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如此,那孩儿就去准备南下之事了,若能了结内患,使荆南富庶,成我襄阳后方的府库仓禀,那就是再好不过。”

刘表沉吟片刻,又道:“不过荆南之地,自来田产量少,你迁民屯田,未必会有大成。”

刘琦笑道:“这个只怕就未必了,以孩儿之见,南地湿热,粮产不高,不过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稻种,若能有合适的稻种,则荆南田地产量,未必少于南郡。”

第一百八十章 又见阿姐

自尧舜伊始至秦汉,中土的经济与人口重心便都是以黄河为中心,中原人在黄河的上下游南北两岸繁衍生息发展华夏文明,而荆南和交州因为距离中原较远,远离中枢是为边郡,故而不论是经济还是技术,生产力一直较为低下。

但这却并不代表南方的可挖掘性不大。

相反的,在刘琦看来,荆南边郡的潜力极为雄厚。

论及气候,荆南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就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降水集中,再加上战祸少,植被没有遭到破坏,自然环境养生条件优越,极有利农作物生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能够适合荆南的农作物。

明代中后期,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除了因当时两湖的农耕技术已很先进,且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了优良的双季稻种代替了原本的单季稻种。

占城稻。

而占城稻的发源地,相传是由占城国引进的中土,占城国址应在越南境内,现在则是位于中南半岛的林邑国。

刘琦觉得可以试着到南方与林邑国进行一下沟通。